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城關第三小學學生參加課間游戲活動。通訊員 石宏輝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搞得越扎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后勁就越足。當前,教育部部署的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行動正在有序開展,旨在進一步依法依規加強中小學幼兒園辦學行為管理,為扎實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有明確標準是中小學規范管理的前提
對于中小學校來說,什么樣的管理才能稱得上規范的管理?在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規范”二字側重于作為動詞來使用,意在對中小學校的管理進行規范,雖然沒有明確中小學校管理的規范樣態,但是對規范整治的重點,即“安全底線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師德師風失范”等管理不規范現象作了列舉。在筆者看來,中小學校管理的規范樣態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規范的管理存在明確標準。明確的規范標準是實施管理的依據所在,也是評價管理是否規范的前提。換言之,管理規范與否不是某一個組織或者個人說了算,而是與既定的標準要求相對照得出來的。正如《通知》在“安全底線失守”中所指的校園安全責任不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不到位,這里的“不落實”和“不到位”對應的就是有關校園安全責任的落實標準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到位標準。如果標準不存在或者模棱兩可,那就談不上“落實”和“到位”,管理也就無所謂規范不規范。
二是規范的管理符合基本要求。明確的標準是管理規范的前提,實現規范的管理則是與標準要求動態適應的過程,即管理必須符合基本的規范要求。具體來說,主要有“應為”與“勿為”兩大方面。在“應為”方面,中小學校的管理主要是按照規范要求,積極能動地實施相應行為,其特點是不可不做。在“勿為”方面,中小學校的管理應當嚴格按照標準,禁止相關行為的發生和實施,否則就是違反規范要求,不規范的管理也就伴隨而生。
三是規范的管理能夠實現目標。規范的管理不僅僅是一系列程序、規定、要求,更在于能保障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如果說,符合基本要求主要是規范管理的外在形式,那么,能夠實現目標則是規范管理的內在實質。未能實現目標的管理,一定不是規范的管理。形式上看似規范的管理,沒能實現最終的育人目標,依舊不是規范的管理。當然,看似實現了育人目標,但管理的過程是規范所禁止的,仍然不是規范的管理。能夠實現目標的規范管理,一定是形式和實質相統一。這一點對來自教育行政部門和專業第三方的監督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通知》要求建立相關制度機制的用意所在。
中小學規范管理的依據有哪些
清楚了什么是規范的管理,接下來就要明確作為管理依據的規范有哪些。對于中小學校管理而言,我國已經有較為完善的規范體系予以保障,概括而言就是黨內法規、國家法律、政策文件和校內規程等。
其一,黨內法規。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要求中小學校的管理必須把黨內法規作為重要依據,特別是涉及中小學校黨組織組成、運行、建設以及黨員教育和管理的事項,黨內法規是基本依據所在。
其二,國家法律。廣義上,國家法律包括國家立法機關和其他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依法制定的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從憲法、狹義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中央立法,到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地方立法,特別是直接規范教育權利義務、調整教育法律關系的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中小學校必須遵守。中小學校的管理不僅服務于教書育人的主責主業,還涉及校園建設、后勤保障等事項,要求中小學校在熟悉并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的同時,對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也有所把握。
其三,政策文件。教育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政策文件是中小學校管理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教育事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和階段,為實現一定的任務和目標,黨中央和國家有關機關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作出明確規定,既有黨代會通過的報告、全會通過的決定、國家的發展規劃等綜合性的政策文件中涉及教育的要求,也有就教育事項出臺的專門文件,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
其四,校內規程。校內規程是中小學校依據國家法律、黨內法規和有關政策,遵循一定的程序制定,對學校及學校成員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規范的學校管理要求校內規程應形成以學校的章程為核心、各層級規章制度較為科學完備且協調有序的內部規范體系。中小學校必須高度重視校內規程特別是章程的建設,建立校內規范體系。在此基礎上嚴格遵循校內規程實施管理,規范的學校管理自然就會產生。
在規范管理中激發辦學活力
規范管理最終需要遵照管理的規范,通過規范地實施管理來實現。全國教育大會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系,“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即為其中之一。在新時代,真正規范地開展管理,能讓中小學校呈現出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狀態。
一是要增強規范意識,堅持運用法治思維。中小學校相關管理制度規范已經確定了權利行使的邊界,明確了義務履行的限度。關鍵在于管理者頭腦中要繃緊制度規范這根弦,時時處處事事都要有規范意識。在具體實施管理時,要做到依規而行,不得違反規范的禁止性規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面對各層次各種類的規范,要有規范的效力位階意識,厘清黨內法規、國家法律、政策文件、校內規程的內部關系以及相互間關系,在規范不明時,從容地找尋到管理依據所在。
二是要知悉政策法規,全面準確完整領會。要規范地實施管理,必須對相關的管理規范了解掌握。《通知》中以清單的形式對基礎教育規范管理依據作了列舉,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中小學校有必要把管理涉及的四類規范進行全面梳理,整理匯編成冊,定期開展規范清理,保證中小學校管理規范依據的清晰、有效。同時,中小學書記、校長應具備一定的政策法規的判斷力、理解力、執行力,對政策法規全面準確完整領會,保持規范精神、基本原則、規則意思等的上下統一,保障實施管理時在規范的軌道上運行。
三是要調動各方力量,促進內外協同管理。中小學校管理依據的規范種類多樣,涉及的主體和對象也較為廣泛,需要充分調動各方的力量,共同為規范管理獻計獻策。其一,涉及教育教學的事項,要發揮師生的作用,管理目標在取得師生共識的基礎上更容易達成;其二,涉及校家社協同共育的事項,要匯集家長、社區和學校的力量共同提高管理效能;其三,涉及專業知識的事項,如法律糾紛、衛生健康、安全防范等,要聘請專業人士作為學校外腦,為學校管理保駕護航;其四,涉及學校整體和長遠發展事項,要廣泛征求廣大師生、教育行政部門、家長和社區等代表的意見和建議,讓規范管理得到各方擁護和支持。
四是要塑造管理文化,形成規范管理的生態。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所學校,文化的力量是最持久的。規范管理的理想狀態,應當是形成一種以管理規范為基礎、能夠體現該校精神氣質、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應當是在規范管理過程中形成的,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與學校的“三風一訓”等核心文化標識相契合。管理文化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發展的,能夠適應中小學校發展的需要,真正形成一種規范管理的生態。
無論是管理的規范,還是規范的管理,目的都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規范管理看似簡單,似乎只要本著管理的相關規范行為就可以了,然而,讓規范從應然狀態走向實然狀態并不容易。以“規范管理年”行動為契機,各地和廣大中小學校要系統謀劃,在“整治重點”上多著力,在梳理和領會“規范”上下功夫,在規范地實施“管理”上出成效,全面準確完整地遵循規范實施管理,不斷提升學校管理能力和教書育人水平。
(作者單位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師工作與研究部)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09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