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先進儀器設備一應俱全,置身山西醫科大學核醫學學院樓的實驗室內,師生們可以利用這些設施設備開展最新的科研。正在忙碌的教師王紅亮笑著說:“我們正打算用‘百億工程’的資金引入先進的影像軟件,為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助力。”
為破解高等教育面臨的高層次人才短缺、高端平臺數量有限、創新發展驅動力不足等問題,2023年6月底,山西省委、省政府以超常決心和力度,推出“百億工程”,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一年多來,山西各高校以此為引擎,推動學科、人才、科研等各項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向最要處聚力,向最難處攻堅,向最高處挺進,通過筑“高原”、攀“高峰”、向“頂峰”,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省份辦優質地方高等教育的探索之路。
向最要處聚力——
實施六方面二十項行動,打出內涵建設“組合拳”
“快!”山西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宿星亮感受到了“百億工程”的力度和速度,“今年8億元的經費,年初就撥到學校了。”
山西前些年專門投入數億元推出推動山西高校振興崛起的“1331工程”,與“1331工程”聚焦實施幾個重點項目不同,“百億工程”聚焦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開展立德樹人、布局優化、學科建設、專業發展、科技創新、治理能力六方面20項行動,推出了高等教育振興一攬子行動計劃。
在具體實施上,“發展提方案,經費就到位”“建設出成效,馬上就獎勵”……打破常規,“百億工程”直面解決以往的痛點、堵點,加快項目落地見效。
“像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這次各有20億元的經費支持,但考核任務都不滿一頁紙。不再唯‘帽子’、唯論文等,而是要立‘高原’、攀‘高峰’,瞄準大項目、大方向,產出大成果。”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李金碧說,此次山西實施“百億工程”,突出非均衡導向,在投入上不“撒胡椒面”,堅持重點投、投重點的原則,重點支持8所博士學位授權高校,尤其是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2所“雙一流”培育高校——這4所高校投入經費占工程的近80%,工程80%的重點任務也集中在這4所高校,工程經費80%集中在學科專業內涵建設上。
經費管理上的項目化,是“百億工程”的另一項改革舉措。李金碧說:“任務以項目的形式層層分解,但與以往‘自上而下’的模式不同,‘百億工程’的具體項目來自處于改革一線的各高校,松綁賦權,從方案到具體行動、實施、評價均由高校自主完成。”
高校自主統籌權因此實現了突破。“百億工程”于去年暑假正式啟動,各高校立即行動,一場場瞄準目標、直面問題的“大討論”打破了校園的寧靜,集思廣益,尋求深化改革、謀劃發展的突破口……
“當時經過校內集中研討,對影響學校未來發展的關鍵性制約因素達成共識:一是師資隊伍總量不足、質量不高,二是缺乏面向重大戰略命題的有組織科研。”宿星亮回憶說,山西大學“百億工程”行動方案的重點任務由此產生。
向最難處攻堅——
狠抓高層次人才引育工作,夯實高等教育發展根基
去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出爐,山西農業大學研究員徐明崗當選。不久后,山西省教育廳完成“百億工程”揭榜掛帥項目認定工作,支持徐明崗院士團隊建設經費5000萬元。
“人才是‘百億工程’的核心,我們就是要為徐明崗院士這樣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服務保障。”李金碧說。“百億工程”專門設立了10億元揭榜掛帥經費,其中80%重點支持人才團隊建設,一年多來共認定揭榜掛帥項目41項,其中重量級人才團隊32項。
“百億工程”將人才作為第一要務、第一項目、第一目標,支持高校在育才上使勁、在引才上發力,全省高等教育高層次人才引育成效立竿見影。
“以前看中了的高層次人才,囊中羞澀,也只能空想想,如今不同了。”中北大學發展改革部部長宋睿深有感觸地說,“在‘百億工程’中,今年我校有5億多元經費,其中69%可用于人才引進,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我們在全國也有了競爭力。”
今年4月以來,山西省領導調度、省教育廳牽頭組織,前往全國多地開展“百億工程”政策宣介和人才招聘專場活動,國家“杰青”、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12名高端人才,1600余名青年博士紛紛入晉……
“去年我們引進青年博士177人,而往年只能引進百人左右。”宋睿信心滿滿,“未來我們出大成果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向最高處挺進——
產出一流創新成果,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新高地
“李思進教授團隊的核磁光電一體化大型腦成像裝備就是在這里誕生的。”日前,山西醫科大學寧靜的校園里,學科辦主任王寧指著一棟3層小樓自豪地說。
2023年7月,山西醫科大學教授李思進團隊自主研制的核磁光電一體化大型腦成像裝備成功完成臨床首次顯像,實現了世界五模態腦成像設備零的突破;今年2月,山西大學獲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實現了山西高校零的突破;太原理工大學參與重組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
“百億工程”錨定“提升高校內涵發展水平,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新高地”的總目標,通過高位統籌、高點部署、高標推進,推動全省高校服務需求、提升質量,產出豐碩的創新成果。如今,山西全省高校7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學科排名全球前1%,增長30.4%。
“就是要鍛造‘長板’、筑起‘高原’。”李金碧表示,“百億工程”鼓勵更多高校凝聚特色、走特色發展的新路子,“一校一定位、一校一特色、一校一方案”,著力破解制約改革發展的重大瓶頸和深層次問題。一年來,全省高校在院校設置、學科學位點建設、專業調整優化等方面碩果累累。
今年1月,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山西大學—山西臣功固廢合作的年消納6000噸“電解鋁廢渣資源化高值利用”中試項目正式投產運行,原來的固體廢棄物“華麗轉身”新能源產業。山西大學教授程芳琴團隊此次科研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4600萬元,刷新了該校科研成果轉化、呂梁市校地合作項目兩項單筆金額紀錄。
“學校將進一步強化校地、校企合作,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創新,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通過有組織科研,助力山西高質量發展。”山西大學黨委書記王仰麟的話說出了山西各高校的共同心聲。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高等教育‘百億工程’,在立德樹人、學科建設、人才引育、科技創新、服務轉型等方面再發力,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新高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山西高等教育新力量。”山西省教育廳廳長馬駿表示。
《中國教育報》2024年12月31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