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月26日,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五郭店中心小學學生在參加包餃子比賽。 劉繼東 攝
②近日,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曲溝鎮第二實驗小學勞動教育基地果蔬種植大棚內,學生在清除雜草。畢興世 攝
③近日,在重慶市北碚區縉云幼兒園屋頂果園,孩子們在采摘成熟的柑橘。 秦廷富 攝
近年來,各地把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學生們在勞動中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受到了鍛煉、磨煉了意志。
——編者
本報訊(通訊員 蔣正爭 記者 陽錫葉)近日,湖南省道縣紹基學校舉行校園歡樂捕魚活動,師生們一同走進學校“魚園”勞動實踐基地,全程參與捕魚、運魚等環節,在勞動中學會生活,在實踐中鍛煉本領。
近年來,該縣各中小學校、幼兒園深化新時代勞動教育改革,把勞動教育融入各學科、各領域、各環節,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形式。
“全縣各學校結合地域風土人情和校情創造性地制定方案,讓勞動教育接地氣。”道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明遠介紹,道縣將持續整合各類資源,開設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努力實現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全覆蓋、校外勞動實踐基地新體驗的基地配置,讓“一校一品”特色勞動實踐教育遍地開花,賦能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道縣紹基學校黨總支書記陳高海介紹,自2023年以來,學校大力開發種植、烹飪、手工、智能制造等校本課程,開辟80畝學生勞動實踐基地,開展校內外勞動實踐系列活動,滿足學生勞動實踐的多樣化需求,同時不斷創新、優化勞動教育教學過程,扎實鞏固勞動教育教學成果。
如今,該縣各學校因地制宜制定“一校一策”,精心打造“一校一品”勞動教育特色品牌,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成為學生們成長的樂園。道縣第一中學的科技教育活動基地,道縣第五中學的學生藝術實踐剪紙工作坊,道縣第五小學的龍舟文化傳承項目……目前,該縣已建成校內勞動實踐基地74處、勞動教室84個,同時盤活校外資源,建設了清塘鎮樓田村濂溪故里等一批省市級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河南新鄉:
田間地頭開課堂
本報訊(通訊員 鮑偉 馬晨紅 王乾聰 記者 龐珂)位于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西平羅鄉中心學校,隱匿著一片“南太行種質資源圃”,占地18畝,種植了唐菖蒲、金絲皇菊、連翹、迷迭香等150余種中藥材。在田間地頭,常能看到學生扛鋤頭、拿鐮刀、挎籃子,在各自的“責任田”里勞作。
“山區是中草藥生長的好地方,我們大力開展以中草藥種植為主要形式的勞動教育,讓這里的孩子深刻體驗中原農谷的耕植文化。”西平羅鄉中心學校校長趙鏡波說。
近年來,新鄉市作為河南省中原農谷戰略建設的重點區域,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創新措施辦法,持續探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習俗、扎根鄉村大地、體現耕讀特色的“五育”并舉結合點,在勞動教育方面實現了突破發展,勞動教育成為當地一大特色、亮點和品牌。
在實踐中,新鄉市逐漸探索出較為成熟的“1+2+N”勞動教育經驗。“1”即打造一套校本課程基石;“2”即積極開展“農民豐收節”“綠色點亮生活,健康護佑生命”兩大活動;“N”即多校、科研院所、農業基地聯合辦學,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圍繞“1+2+N”勞動教育經驗,新鄉市堅持深入挖掘黃河、太行山自然環境和物種生態資源,利用中原農谷技術資源,根據勞動課程任務群,進行跨學科融合。新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輝縣市基礎教育教研室、輝縣市文昌小學等,組建新鄉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聯合研發中心,定期開展聯合教研活動,帶動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發“少年農科院里的秘密”等種植實踐校本課程89門、市級種植實踐校本課程48門。
新鄉市還鼓勵鄉村學校與城市學校聯合,形成優質教學資源與勞動教育資源的共享互補。長垣市第一初級中學與長垣市惱里鎮南洋學校“置換學習”,兩校學生在第一初級中學上學,享受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模式,分批前往位于黃河濕地的南洋學校勞動教育基地“耕讀園”,每次持續勞動一個月,學習果樹養護、戶外生存等課程。
“近年來,我們鼓勵各中小學校借助當地資源優勢,賦能勞動教育發展,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新鄉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馮建說。
當前,新鄉市正積極把握中原農谷戰略建設機遇,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學生成長,教師為先。該市要求各校成立勞動教育教研組,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通過改、兼、聘、培、派等方式配齊配全教師,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在課程建設上,新鄉引導全市各校按照“基石類”“智農類”“品牌類”構建“三層架構”校本課程,打造特色的“探尋中原農谷文化、體驗勞動教育之美”課程。
“未來,我們將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探索適合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讓新鄉學子增加勞動技能、傳承勞動精神。”新鄉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曹祖臣說。
安徽肥東:
出力流汗歡樂多
本報訊(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昂衛明)“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這是我們‘紫藤園’的蔬菜,綠色無公害、新鮮又健康……”日前,安徽省肥東縣店埠學區中心學校組織師生在校門口開展“義賣”活動,一陣陣吆喝聲吸引了過往群眾前來購買。很快,蔬菜就被大家搶購一空,孩子們的小存錢罐收獲滿滿。
據活動負責人、店埠學區中心學校教師吳玲介紹,“義賣”所得將用于勞動基地的建設、慰問敬老院老人等,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該校校長白玉葉介紹,學校為激發學生“出力流汗”的意識,帶著高年級學生種下花生、南瓜、辣椒、山芋、茄子、西紅柿、黃瓜等作物,挖掘開墾、撒種澆水、拔草除蟲,一整套的勞動實踐都有學生的親身參與,也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出力流汗的快樂。“‘紫藤園’開辟至今,已有兩屆參與勞動的學生畢業了。這樣的勞動體驗一定是他們小學階段最難以忘懷的記憶片段。”白玉葉說。
近年來,肥東縣持續加強校內外勞動基地建設。2022年考核認定3家縣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立項建設單位,其中管灣濕地公園、歡樂森林兩家勞動基地被認定為省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立項和培育建設單位,2024年考核認定“耕讀時光農學社”等5個縣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立項建設單位。這些為開展拓展勞動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社會空間。
“近年來,肥東各校結合實際利用學校勞動教育資源,開辟‘農耕樂園’‘開心小農場’等校內勞動實踐場所,滿足各年齡段學生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肥東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27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