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21日訊(記者 施劍松)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人才局、市財政局今天聯合發布《首都高校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若干措施》,明確10條具體工作措施,積極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全力破除“五唯”頑疾,鼓勵和支持廣大教師靜心、潛心、恒心做科研,推動首都高校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助力北京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率先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首都高校基礎研究10條”包括優化基礎前沿交叉學科布局、加快建設北京研究中心、發揮科研平臺組織化作用、深入實施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項目、遴選支持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引導支持青年教師從事基礎研究、加強基礎研究后備力量建設、加快推進高端科學儀器自主研發與國產應用、構筑基礎研究合作交流平臺、加快高水平學術期刊建設等具體措施。在針對不同類型基礎研究精準施策、優化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和基礎研究領域人才支持方式和周期、試點市屬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方面均提出了創新性改革舉措,同時對照各項措施梳理形成任務分工表。
在著力學科突破,優化基礎前沿交叉學科布局措施中,文件提出要完善“雙一流”建設支持方式,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醫學、智能科學等基礎學科建設。培育前沿交叉學科,推進跨學科科學研究,帶動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學位授權統籌要提升基礎學科、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在新增學位授權中的數量和比例,系統規劃增設一批基礎前沿交叉學科學位點。
在加快建設北京研究中心方面,文件提出要依托戰略科學家開展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著力為戰略科技人才特別是海外引進的戰略科學家提供建功立業平臺,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探索,努力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在產學研用協同方面,文件提出要發揮科研平臺組織化作用,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和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重點布局建設新一期高精尖創新中心,聚焦高精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背后“根問題”,推動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等一體化創新。統籌建設北京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產出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
為加強基礎研究后備力量建設,文件還提出創新選拔培育模式,加快推進北京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支持高校面向基礎學科設立拔尖人才培養實驗班。聯合新型研發機構,實施市屬高校與部屬高校“新雙培計劃”,重點支持數理學科與人工智能等專業人才培養。實施大學生科技夏令營行動,充分利用在京大科學裝置等科技基礎設施平臺資源,提升大學生科學素養。深入實施“啟研”計劃,支持優秀本科生按照“包干制+負面清單”的模式,自主支配使用項目經費開展基礎研究。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2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