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艷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副院長
新聞回放
據媒體報道,近期青年夜校在一些城市火熱“出圈”,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參加。他們渴望在夜校接觸新技能、開拓新領域,各地青年夜校陸續推出各類豐富課程,為更多青年“搭臺賦能”。
主持人語
夜校成為年輕人度過閑暇時光的全新去處,打破了“公司—家”兩點一線的單調循環。除了書法、繪畫這類陶冶性情的課程,青年夜校還推出視頻剪輯、AI技能、電商直播等“硬通貨”,精準服務職場“打工人”和待業青年。切合實際需求的課程、真才實學的老師、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夜校讓青年學習到了新技能、新本領。但隨著青年夜校的“走紅”,資本入侵及過度商業化的危機也在悄然逼近。因此,青年夜校要堅守知識學習的純粹性,讓知識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破繭成長的道路。
青年夜校以知識普惠賦能經濟發展
畢建杭
當下,“青年下班、夜校開門”已逐漸成為許多年輕人生活的“新常態”,他們在青年夜校里能方便實惠地獲取學習實用知識與技能的機會。可以說,青年夜校成為知識普惠的基層實踐。
青年夜校助力基層青年跨越“數字鴻溝”,憑借技能實現“知識變現”。在廣東開平,青年夜校的電商直播培訓為青年們架起數字化就業的橋梁。經過夜校的實戰培訓,不少青年快速掌握了從賬號運營到流量轉化的全鏈條技能,并轉化為收入來源。青年夜校讓知識真正成為可變現的生產力,助力基層青年就業增收。
青年夜校深耕地方特色產業,為傳統經濟注入新活力。廣東省徐聞縣角尾鄉的“青年夜校”課堂詳細講解了角尾鄉紅色文化資源、特色產業和發展潛力等,為青年投身當地文旅產業建設提供新思路。夜校課程立足于當地的發展和需要,以地方特色產業為根本,通過激發青年熱情,為產業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青年夜校通過搭建人才平臺,為區域經濟注入持續創新動能。在浙江省蘭溪市青蘭小店創業空間里,青年創業者說:“以前創業遇到難題只能上網查,現在夜校同學成了智囊團。”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在夜校構建的跨行業人才協同網絡中不斷流動,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青年夜校的基層實踐展現了“技能賦能經濟,普惠推動發展”的新路徑。全國多地夜校通過打造青年技能提升的“充電站”,為基層經濟發展凝聚青年力量。從助力基層青年就業增收,到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青年夜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守護青年夜校的公益底色
童言
青年夜校當下走俏的背后,是當代青年強烈的求知欲、上進心,更是各地政府、社區和共青團組織為青年們“搭臺賦能”的公益初心。然而,隨著青年夜校走紅,有投資機構也加速入場,依托各地夜校平臺創造出多種經營模式,這引發了不少專家學者擔憂:警惕公益課程被異化為純粹的消費產品。
青年夜校的生命力源于其鮮明的公益屬性。然而,一旦青年夜校被無節制地產業化,其辦學便很可能會轉而以盈利為首要目標。如此一來,青年夜校便會從一個公益賦能平臺異化為商業性授課機構,這與青年夜校服務大眾的初衷背道而馳。
當前的青年夜校堅持務實創新的原則,其課程能夠精準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并滿足青年實際需求。然而,過分的商業化卻可能會讓青年夜校的課程設計偏離創新實用的軌道而滑向市場營銷的泥潭。屆時,扎實的知識傳授,可能會讓位于販賣“財富自由”的成功學幻想;精心打磨的技能培訓,則可能會被各種商業噱頭所取代。這種以利益為導向的課程設計,非但不能為青年賦能,反而可能消耗他們的熱情,甚至誤人子弟。
誠然,適度的市場化運作可以為夜校帶來更豐富的資源,關鍵在于如何“引活水”而非“引洪水”,如何確保公益屬性始終是青年夜校的壓艙石。對此,各地夜校的發起與組織方在與社會資本合作時,應堅守公益底線,堅持以公共力量為主導,在課程定價、內容審核、師資配備上嚴格把關,建立一道防止過度商業化的防火墻,確保青年夜校始終是一片為青年夢想“充電”、而非為資本流量“變現”的凈土。
(作者系浙江大學哲學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
期待青年夜校點燃全民學習薪火
汪子賀
夜色與濤聲交織,星輝與山風共諧,遙望歷史,同一片月色里,囊螢映雪、燃糠自照的書聲仿佛仍在耳畔回響。而放眼如今,全國各地青年夜校的點點燈火匯聚起知識的銀河,為青年人鋪就勤勞致富、萬眾創新的康莊大道,這將有助于在全社會營造持續學習、努力創新的良好氛圍。
基層知識普惠的關鍵是促進知識的有效流動,讓優質教育資源人人可及。青年夜校依托于互聯網經濟、電商直播平臺等,打破時空限制,打造“沒有圍墻的教室”,助力青年創新創業的得力工具。
知識普惠的基層實踐還蘊含了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智慧。如貴陽的“筑農夜校”敏銳捕捉到低空經濟的廣闊前景,與貴州山區特色農業相得益彰,開拓出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青年夜校精準對接需求,將理論輸入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助力青年自我提升。
青年夜校的成功更能點燃全民學習、全民創新的薪火。青年夜校這一新興課堂模式,不僅是業余時間的全新選擇,也是豐盈內心、實現人生價值的全新途徑。當青年夜校的學習熱潮逐步推廣開來,思維火花也將在碰撞切磋中迸發出更熱烈的激情。
從“掃盲夜校”到“科技夜校”,從青燈黃卷苦讀到共謀青年發展新路,一代代青年同享著明月清輝,同享著中國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23級本科生)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21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