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畢業季,燕山大學2021級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徐曉川收到了一份別具特色的畢業禮物——一幅為他精心創作的手繪插畫肖像。
“這是我大學期間收到的最特別的禮物,感謝盧老師。”徐曉川滿臉歡喜,將之設置為自己的微信頭像。
徐曉川口中的盧老師叫盧文龍,是燕山大學的一名輔導員。為學生們繪制肖像的念頭,源于一次離別時的遺憾。
2014年,盧文龍入職燕山大學,成為電氣工程學院本科生的輔導員。2018年,當他帶的首屆學生即將畢業時,他正在外地掛職鍛煉。“學生畢業,我沒陪在身邊,心里挺不好受的,總想彌補一下。”
盧文龍上高中時就開始學習繪畫,本科考入了藝術設計專業。日常查寢時,他隨手為學生們畫的速寫總能引發歡呼。他靈機一動,何不為每名畢業生手繪一幅肖像?
最終,那一屆的718名畢業生每人都收到了一幅“私人定制”的肖像插畫。看著暖心的畢業禮物,學生們特別高興。
“我希望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讓學生懷揣著學校的溫暖,步入更加絢麗的人生篇章。”在從事學生工作的4000多個日日夜夜里,盧文龍利用業余時間創作了2000多幅插畫作品,給自己的學生定格了在校園里最美的青春瞬間。
今年,盧文龍的創作相比往年有了新的變化:他將此前的紙面手繪變為電子手繪,把植物元素、古詩詞與學生特點巧妙融合,還精選經典語句添加到畫面中,為每一幅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深度。
“這是一個宿舍的四個小伙子站在燕宏橋上的合影;這是一個放假總在外打工的女生發來的全家福照片;這張畫里的學生特別調皮,他傳過來了一張搞怪自拍,我就為他做了夸張的處理……”
一摞摞的繪畫作品,就是一部生動的育人“檔案”,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蘊含著一個故事。
有一名學生成功考取研究生,于是盧文龍將“梅花”作為這名同學肖像畫中的背景元素,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希望學生在未來學習生活中,以堅毅果敢的勇氣面對困難和挫折。
在盧文龍的微信公眾號上,每天都會發布一幅送給畢業生的手繪插畫,截至目前已經更新到一千多期。
“每幅畫都是雙面鏡。”盧文龍說,“面向學生的是暖心激勵,面向家長的則是共育橋梁。”
在接手一個新班級時,盧文龍都會第一時間聯系每位家長,并與他們成為微信好友。他每次更新插畫作品,都有眾多學生家長點贊評論。
畫筆在教書育人中還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嗎?
盧文龍從校史中汲取創作靈感,創作出400余幅插畫作品,內容包括學校艱苦創業、校園文化、科技報國、成果展示。
每年暑假,盧文龍都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并用插畫的形式將所見所聞畫下來。
…………
截至目前,盧文龍已創作祖國頌、家國情、思政緣、燕大魂等四大類思政教育主題手繪插畫,累計超過6700幅。這些作品已廣泛應用于班會思政教育、日常思政教學等工作中。
“我會進一步依托‘畫思政’拓展出更多思政育人場域,用心輔導青年學子。”展望未來,盧文龍又有了新規劃、新目標。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30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