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欞,八年級學生胡樂樂的房間里,AI鬧鐘輕柔地喚醒他;放學后,王小年用DeepSeek梳理當天的學習薄弱點,班主任則可以在智學網后臺看到他的學習數據——這一幕日常,正是北京市京源學校以AI為紐帶,串聯起家庭與學校,構建家校社合力育人生態的生動縮影。
在AI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AI工具不再是課堂的“旁觀者”,而成為家庭教育的“好幫手”。但隨之而來的是家長們的焦慮:孩子依賴AI搜題怎么辦?屏幕沉迷影響作息如何破解?京源學校以AI為橋梁,探索出一條家校協同、助力學生成長的新路徑。
正確引導:AI助力自主成長
“AI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能成為學習的‘加速器’,用不好則可能讓思維‘偷懶’。”京源學校2023級4班開展了以“AI時代,解鎖我的自律芯片”為主題的系列班會活動。
班會上,老師展示了一組調查數據:79.17%的學生使用AI進行學習輔助,但 91.67%的學生也會用AI進行娛樂消遣;54.17%的學生承認偶爾會過度使用AI,難以控制時長。“我有時用ChatGPT解物理題,可考試時遇到類似題目還是不會。”“刷短視頻時,AI繪畫小程序總自動跳轉,不知不覺就浪費了半小時。”學生們的分享,道出了使用AI時的真實困惑。
針對這些問題,師生共同探索出AI的正確“打開方式”:制訂“AI使用規則表”,明確哪些學習場景適合用AI——語文創意寫作不適合用AI,作文素材推薦可用AI;設置“時間小衛士”,用手機系統或AI工具限定每日AI學習時長不超過1.5小時;組建“學習小隊”,同學間相互監督AI使用情況,發現濫用時及時提醒。學生們通過自查AI使用情況,深刻認識到合理使用AI的重要性。最終由學生自主制訂個性化時間表,自查AI使用情況,并制訂具體到AI使用時長和使用需求的方案。
學校教師設計組織的“智腦PK賽”,讓學生對AI解題與自主解題的結果進行對比,親身感受獨立思考的價值;老師通過記錄時長,引導學生感受動腦處理難題時,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解題時間在不斷縮短;學生在過程中感受到克服困難后的欣喜,也體驗到動腦思考的魅力,更讓他們在與AI的互動中,學會了如何在AI時代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凝聚合力:AI促進家校聯動
“敲開一扇門,溫暖一家人。”這是京源學校一直以來的家訪理念。
在對陳同學的家訪中,老師了解到他在假期每天鍛煉4小時,便建議家長結合AI運動APP,幫孩子制訂更科學的鍛煉計劃;得知王同學喜歡數學,老師推薦她使用AI數學思維訓練工具,拓展解題思路。這些個性化的建議,讓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也讓家長感受到學校的用心。
除了家訪,學校教師還通過“家校共建活動”凝聚育人合力。寒假期間,“AI家年華?假期小管家”活動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學生用AI制訂假期計劃,每日上傳學習照片、作息表,家長則在班級群分享陪伴心得;學校定期通過AI系統匯總學生假期情況,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對遇到困難的家庭及時提供幫助。
生物學教師結合青春期、人體健康等知識積極聯動社區資源,讓AI賦能延伸至社會育人環節。學生們利用AI收集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知識,制作宣傳海報、錄制講解視頻,走進七星園北社區為居民普及健康知識;社區則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讓他們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將通過AI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這種家校社聯動的模式,讓育人不再局限于校園與家庭,而是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成長支持網絡。
攜手同行:AI成為育人“橋梁”
“2025年,我希望學習成績能提升,能合理使用AI幫自己進步,也希望爸爸媽媽少一些焦慮,我們一起加油!”在學生們的新年愿望里,AI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成為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伙伴”。
從AI助力精準教學,到家校協同培養自律能力,從家庭教育智慧升級,到社區實踐拓展視野,京源學校以AI為紐帶,將家校社的力量緊密聯結,構建起一個充滿溫度與智慧的育人生態。在這里,AI不是“主角”,而是“橋梁”——它連接起家長的期待與教師的責任,連接起學生的成長與社會的關懷。學校的老師說:“我們擁抱AI,更擁抱彼此。當家校攜手,當科技賦能,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自信前行,綻放光芒。”
(作者單位:北京市京源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13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