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的意見》,《意見》提出,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實踐。
在校園里,“像工程師一樣實踐”的種子應該埋在日常的土壤里。小學低年級要會“玩”:用積木搭個小橋怎么才最穩?給布娃娃做“小房子”時,為什么三角形的屋頂比正方形的更穩?這些看似隨意的“玩”,其實就是“學提問”“學方法”“學動手”的開始。小學中高年級要會“做”:用紙板搭一座橋,測試能承重多少……也可以進行跨學科學習,在教師引導下組隊解決“真問題”。
在東港小學六年級的“夢想校園設計師”項目中,孩子們觀察與了解太陽的運行規律,借助簡單的儀器對校園空間進行改造。這個過程中藏著工程師最核心的能力:發現問題的眼睛,想辦法的頭腦,動手做的勇氣。孩子會發現,科學不是一堆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而是一群人不斷試錯、協作、創新的過程。
科技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都保有對未知的敬畏、對問題的敏感、對嘗試的勇氣。在校園里,每個孩子的“工程師日記”都該被珍視:這些“不完美”的嘗試,比任何標準答案都珍貴。
(本報記者 蘇令 采訪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17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