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超重與肥胖及代謝綜合征等成年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低齡化,正逐漸成為威脅城市中小學生健康的突出問題。有關專家指出,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學生缺乏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知識不無關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教授胡小琪認為,不斷增長的生活方式病,使得藥物、手術、醫院、醫生的作為受到限制,而如果人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摒棄不良習慣,就將會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受益者。她指出,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至關重要。
一項調查顯示,很多學生的生活方式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中學生中有44.25%達不到每天9小時的睡眠時間,小學生更有54.7%達不到每天10小時的睡眠要求;17%的小學生和31%的中學生不吃早餐,而一些營養豐富的食品正是學生不愿吃的,如胡蘿卜、菠菜等,20%的小學生和37%的中學生每天或者經常喝含糖飲料。雖然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健康,不斷地為孩子增加營養,但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現出對健康知識的匱乏和健康觀念的落后,他們的營養保健知識相當匱乏,受廣告誤導嚴重,存在盲目補鈣、補鐵、補鋅、補維生素等現象。
為培養廣大中小學生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支持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上海、濟南、西安和南寧等5大城市相繼開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在學校的活動。該活動希望學校從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高度出發,重視學生的健康,把在學校、學生中開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納入學生素質教育之中,通過宣傳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培養他們科學的飲食觀念和行為習慣。
去年9月,衛生部、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首次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行動以“和諧我生活,健康中國人”為主題,以倡導居民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為切入點,推出合理膳食和身體活動的指南,設計與居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簡便易行、能長期堅持、效果明顯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方案,推廣“每日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健康一輩子”的理念,號召全國人民追求健康,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
據了解,此次在北京等5大城市開展的活動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首次進入校園。今后,該項活動將繼續向全國廣大中小學推進。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秘書長馬冠生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然而,生活好了,一些社會文明病也伴隨而來。與吸煙、酗酒、缺乏體力活動、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等疾病已成為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大敵,這些疾病正逐步呈現低齡化的趨勢,成為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殺手。因此,必須從培養青少年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入手,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馬冠生希望廣大青少年追求健康,以“我行動、我健康、我快樂”為行動準則,合理搭配膳食結構,規律用餐,保持營養平衡。同時,少靜多動,不拘形式地參加體育鍛煉,以高昂的姿態和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