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錦州市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突破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和“千校一面”同質化發展的瓶頸,大膽探索普通高中高水平多樣特色發展之路,推動普通高中從“學校特色”向“特色學校”轉型,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多元成長。堅持以抓好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工作為著眼點,以提高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輻射和示范效應為動力點,以實施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穩步推進特色高中創建、著力發展縣域高中為結合點,聚焦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通過采取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實現了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一、堅持以突出“示范+”引領為要素,突出優先推進
實行“示范+特色”模式,有序推進普通特色高中建設。鼓勵各示范性高中參與創建特色普通高中,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升、以評促競”,使各個學校在辦學特色、組織管理、課程建設、師資隊伍、辦學條件、質量及成果等方面都取得較大進步。
實行“示范+幫扶”模式,統籌推進縣域高中提升發展。一是優化學校布局和結構,注入縣中發展新活力。近三年共計投入2700萬元改善義縣一高中辦學條件、共計投入400萬元用于支持特色高中創建;投入資金1.5億元用于義縣二高中異地新建,新校址占地4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500平方米,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將于2023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實施縣中提升發展方案,賦能縣中發展新動力。2022年11月,根據省廳文件要求,制定了《錦州市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2-2025年)》。2023年6月,推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幫扶舉措,全面實行市城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幫扶縣域普通高中計劃,扎實促進全市縣域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三是積極協調推進高校托管縣中工作,義縣高中與大連理工大學已經簽署托管協議,相關資金已全部到位,兩校正在按計劃進行全方位的托管幫扶工作。
實行“示范+名校”模式,傾力打造錦州中學遼寧名校。制定了《推進錦州中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做精誠錦中教師、育精致錦中學子、辦品質錦州中學”為發展目標,舉全市之力,在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增加辦學資金投入、引進人才政策傾斜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學校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以強化整體規劃為保障,突出頂層設計
加強整體規劃。錦州市啟動了《關于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的行動計劃》,通過實施分類辦學改革、質量提升,促進市域內普通高中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升學校教育活力,教師專業發展找到了新的載體和突破口,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得到了積極回應,特色學習與生涯規劃有效對接,形成普通高中學校去同質、高品質的分類辦學機制。全市普通高中積極響應,立足于本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尋找特色辦學定位,并圍繞特色定位全面搭建教育教學體系、構建課程、制定實施方案。
推動先行先試。各試點高中學校立足自身辦學傳統、文化積淀、師生特點以及辦學資源等因素,找準學校特色發展方向,逐步凝練辦學特色,形成有獨特辦學風格的普通高中學校,實現“一校特色,全域推廣”效應。
強化政策激勵。積極鼓勵普通高中進行多樣化辦學探索,根據必要性、可行性與創新性原則,針對不同高中多樣化辦學實踐的不同需求,建立完善普通高中發展性、多樣化評價機制,建立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為價值取向的學校以及教師、學生多元評價體系,不斷增加學校特色發展的動力。
三、堅持以深化課程改革為依托,突出特色建構
加大培訓督導力度,強理念促提升。一是新課改理念與新高考改革理念持續深化。市教育局加大了各普通高中在新高考模式下、新教材使用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管理培訓力度,對標各學校存在的問題實行靶向施策,為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實落細奠定基礎。二是教育教學經驗交流與督導檢查有力有效。市教育局定期召開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全面總結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和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工作,破解高中辦學實際問題,探討制定學校特色發展方向。三是創新工作思路與聯合推動協調推進。推出新舉措,確定了行政部門與業務部門(市教師進修學院)“一體化捆綁式辦公”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雙輪驅動的工作格局。為各校常規教育教學及特色化發展注入動力。
突出德育活動效能,強引擎增活力。一是以習慣培養為導向,強化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市教育局于2021年3月啟動了“立德樹人全面發展101行動計劃”,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構建“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夯實了特色發展的素養基礎。“101行動計劃”即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著力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規范書寫、準確計算、自主閱讀、清晰表達、輕松寫作、陽光運動、欣賞藝術、熱愛勞動、崇尚科學、志愿服務等十項關鍵能力和良好習慣,塑造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二是以創新載體為途徑,強化學生特長素養的有效提高。市教育與多個部門聯手搭建多種活動平臺,如:書畫大賽、科技大賽、征文大賽、演講比賽、詩詞大會、人物訪談、學科拓展類比賽、學雷鋒活動、“我的中國紅”藝術展演、優秀社團評選、傳統文化進校園等,為學生特長展示和素養提升拓寬途徑,有效激發學生的活力、動力和潛能,全面培養學生能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