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職業技術學院洞山校區
近年來,安徽省淮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主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新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面深化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的創新與改革,探索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聯動促發展模式,積極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職業教育體系,全力打造企業辦學新范式,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堅持育人初心 完善國企辦學保障機制
淮河能源控股集團作為學校主辦單位,堅持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己任,認真落實辦學責任。
在資源支持方面,將原望峰崗深部井整體移交學校辦學,調撥1.3億元設備在校內建成地下仿真實訓室和實習車間。三個校區都建在報廢煤礦上,資源最大化利用,讓老煤礦煥發新生。
在人員支持方面,累計選拔千余名優秀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能大師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在學校設立龐士寶、李忠敬兩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室,專家定期到校授課,指導技術攻關。
在資金支持方面,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年均支付學校培訓綜合服務費4000余萬元,有效緩解了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壓力。
在就業支持方面,在學校設立“煤炭開采”“鐵運”“選煤”“煤層氣”等人才培養訂單班,訂單班學生畢業經考核合格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在淮河能源所屬20多個廠礦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現場實習,畢業后就地上崗。2021年以來,淮河能源控股集團面向學校共招聘了超過1000名畢業生。
堅持需求導向 構建職普融通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立足資源優勢,著眼社會需求,設有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理工技師學院、淮南職業技術學校三個辦學主體,與安徽理工大學聯合開展專升本人才培養,形成以高職、技工為主體,本科、中職、繼續教育、國際教育等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形式學歷教育與技工教育有序銜接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
近年來,學生升學數穩步提升,中專升大專2023年為999人、2024年為1593人,大專升本科2023年為103人、2024年為136人。
堅持服務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模式創新
學校推進教育鏈與產業鏈有序對接。堅持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打造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學徒、教室與實習車間、理論與實踐的“四結合”。積極參與“1+X”“一試三證”試點工作,獲證學生達4000多人。
學校與淮河能源共建的智慧礦山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獲批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培育項目。學校還入選市域產教聯合體和縣域產教融合體,建立了“行業共同體—市域聯合體—縣域融合體”三位一體的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新生態。組建服務能源產業和服務安徽十大新興產業的安全技術與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建筑工程技術、電子商務、物聯網應用技術、護理六大專業群,在培學生達9626人。
學校推進人才鏈與產業鏈無縫銜接。與淮河能源、海爾(合肥園區)、深圳訊方等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分別成立了煤礦安全與智能開采現代產業學院、海爾智能產業學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學院、無人機工程產業學院、汽車產業學院、智能建造產業學院,實施校企共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累計培養學生2343人。煤礦安全與智能開采、海爾智能2個產業學院獲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與海爾(合肥園區)共建海爾智能公共實訓基地,與淮河能源、中煤新集、京東物流等合作開展訂單班培養,累計培養學生1100人。
學校推進教育鏈與創新鏈有機融合。校企協同開展技術積累與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近3年教職工獲批專利數140余項、科技成果轉化60余項,組建煤礦安全與智能開采、智慧礦山研究中心科技服務團隊,參與企業技術研發,承接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橫向課題6項。
堅持育訓并重 打造職業培訓服務基地
學校認真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創建全類別培訓特色品牌,年培訓人數達6萬余人次,居省內高校前列,并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獲評人社部首批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獲批淮南工匠學院建設點、安徽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工匠學院建設點,成立淮河能源工匠學院,成為淮南市地方企事業單位終身職業教育基地。
學校抓好安全資格及能力培訓。承接煤礦“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每年1萬余人次,開展地方高危行業工傷預防培訓每年達6000余人。學校還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面向產業工人、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年培訓4萬余人。學校作為安徽省首批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的院校,已累計為企業培養新型學徒制員工7000余人,培養規模在全省名列前茅。取得職業資格考試、技能鑒定資質40多個,年鑒定量近7000人。學校職業技能鑒定所從2021年開始連續三年獲評省“五星級”技能等級評價機構。
學校強化管理能力及黨性培訓。面向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開展能力提升、黨性教育等各類培訓每年達3000余人。學校推進學歷提升培訓,著眼社會需求,開辦專科、本科成人學歷教育培訓,每年達3000人左右。
堅持黨的領導 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實
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的重要論述精神,健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深化黨建領航、思想鑄魂,確保學校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學校抓實思政教育。統籌實施育人質量提升工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責任體系,獲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學校。認真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建成安徽省高校振興計劃“立公名師工作室”,獲批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應急救援技術》課程獲批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深耕校園文化育人主陣地,依托省級煤炭工業文化教育研學基地和淮河能源黨性教育館,常態化開展紅色革命文化、煤炭工業文化教育,把立德樹人內化到日常教育管理各環節,獲批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學校。
學校加強隊伍建設。堅持師德師風第一的標準,以崗位要求組建課程體系,以競賽促進技能提升,以職業證書確定教學標準,通過培訓、進修、下企業實踐等多重途徑,打造講師、技師、培訓師“三師型”優質師資隊伍。通風技術與安全管理教學團隊獲評全國煤炭優秀教學團隊,《安全評價技術》入選首批“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工程爆破技術》獲批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2024年,首次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連續兩屆獲得全國煤炭行業教學成果特等獎,師生在省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140多項,其中省級一等獎及以上30多項,獲獎數量和等次均創下歷史新高。
學校深化學習教育。學校黨委認真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立工作專班,一體推進學查改。通過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舉辦讀書班和個人自學等形式,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班子成員深入查擺問題,建立問題整治臺賬,扎實推進整改。做好開門教育,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建立師生急難愁盼、基層亟待解決問題清單,明確任務分工和完成時限,切實為廣大師生紓困解難。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