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第十五屆數智化人才培養暨產教融合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當天下午,“數智引領 推進新文科建設升級——高等教育高質量數智人才培養論壇”同步舉行。論壇匯聚了眾多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以及產業界代表,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新文科建設與數智化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
安徽新華學院副校長王琦進在發言中指出,在數智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新文科教育作為未來商業領袖的搖籃,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他強調,此次論壇旨在匯聚各方智慧,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新文科建設與升級,以適應數智化人才培養的需求。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能、產教融合、供應鏈數智化等議題展開深度分享。江西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謝花林,聚焦“人工智能驅動的商科教育重構與產教融合創新”作了分享。謝花林從人工智能趨勢導入,分享了江西財經大學在學科發展、專業建設方面的經驗。他還詳細介紹了學校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數智化改造、課程改革、教師數字化培養等方面的實踐,以及在產教融合創新方面的積極探索。
西安外國語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黃建友,以“AI賦能人才培養:理念革新與模式創新”為題進行分享。他從技術革命帶來的傳播革命、產業變革對教育形態變化的影響談起,分析了教育模式、師生角色、技術應用等方面面臨的挑戰,提出教育應從知識傳播轉向能力強化,教學模式需創新,辦學路徑要升級,評價方式也應更加精準化、多維度。針對文科院校的發展,他強調核心定位需升級,能力模型要進化,教育形態應迭代。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何勝利從產業界視角出發,發表了主題演講。他指出,企業數智化轉型關注點已從內部運營效率提升轉向外部商業創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從單一學科深度轉向復合型能力組合。AI推動了教育范式重塑,新道科技提出商科人才培養的“AI+、產業+、能力+”三個主張,助力高等院校構建學科大模型,開發AI應用服務,打造校級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體系,推動AI與專業課融合,并深度融合產業資源,培養管理思維與工程能力兼具的復合型人才。
會議現場
華中科技大學原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馬士華,探討了數智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相關話題。馬士華強調數智化供應鏈可通過促進組織變革和效率提升、提高智能響應能力、解決全疆域“端到端”可視化協同化問題、提高智能決策能力等,緩解傳統供應鏈管理困境。他提出培養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需注重數智員工的打造,以及數智供應鏈組織體系設計、合作策略設計、運營模式設計等能力的培養。
內蒙古財經大學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張戰勇,介紹了該校新能源產業鏈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的建設情況。該基地圍繞內蒙古自治區新能源產業鏈,開展跨學科、多專業融合的教學實踐模式,借助數字孿生技術、產業動態分析系統等,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全景認知中心、“碳管理”應用與賦能中心、新能源產業綜合實踐中心,培養學生商業全局觀、數智商業實踐能力等,實現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的融合。
新道科技首席專家、寧夏理工學院原副校長梁峰,發表了“數字經濟專業建設的四層邏輯”演講,指出數字經濟專業建設需遵循產業邏輯、學科邏輯、教學邏輯、實踐邏輯。產業邏輯要求研究數字經濟產業鏈市場需求、關鍵環節及崗位,培養復合型人才;學科邏輯強調以經濟學為基礎,融合多領域知識,形成跨學科特點;教學邏輯關注專業設計、培養體系構建,包括專業定位、培養目標、知識體系、核心能力培養等;實踐邏輯則聚焦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計和實踐教學安排的持續改進。
本次論壇為高等教育領域的新文科建設與數智化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與會嘉賓的深入分享與探討也為未來相關領域的合作與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