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氣氛熱烈,來自重慶市多個區域的學校校長、老師們應邀而來,一同討論“老師減負”的話題。走訪調研對于此次座談的召集人,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這天她也接受了一次全新“挑戰”——調研過程將由中國教育電視臺進行全媒體直播。面對著手機、攝像機等大小鏡頭,參與調研座談的老師們、主持座談的劉希婭代表很快進入狀態,暢所欲言,同步進行的網絡直播間內也是越來越熱鬧,網友們熱情地留言互動,直言“第一次見到大會堂之外的全國人大代表”“原來代表委員是這樣工作的”……調研座談直播讓全國網友了解了全國人大代表傾聽民情匯聚民意的真實過程,更參與其中發表看法、積極討論、提供線索……
這是中國教育電視臺在全國兩會前夕推出的《跟著代表委員去調研》系列全網直播、主題采訪活動的第一站。2019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國教育電視臺跟隨11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調研腳步遍及北京、重慶、海南、江西、四川、江蘇、廣東……聚焦教育熱點難點攻堅點,全媒體并進,多屏幕并舉,將代表委員基層調研的真實情景、履職故事,基層教育者、老百姓的聲音全網呈現,將兩會報道向前向深推進。截止2月28日,“跟著代表委員去調研”系列直播在各平臺累計觀看量2004.3萬人次;抖音短視頻閱讀播放量達2505萬次。
一、在“全媒體”上聚智:四全媒體無屏出擊,多平臺直播成爆款
今年是中國教育電視臺推出《跟著代表委員去調研》系列采訪活動的第3年,在連續3年堅持兩會報道視角前移深入的基礎上,2019年更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推進“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上下功夫。10多路記者不僅跟隨代表委員走進基層、走進學校,開展調研采訪活動,更創新報道形式,在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長安書院APP、今日頭條、愛奇藝等多平臺直播代表委員調研過程,對代表委員履職情況進行即時報道。調研直播一經推出,關注度便迅速攀升。
在全媒全程全員發力的過程中,中國教育電視臺通過采編播發流程再造,“調研”系列順利圓滿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平臺傳播”的全效生產模式。前方記者真正變身全媒體記者,在進行調研過程中,負責新媒體預告短片拍攝、網絡直播(技術兼現場主持),并同步進行電視專題跟拍和電視新聞采編;新媒體編輯打通技術和內容的壁壘,通過新媒體平臺多渠道多樣態制作發布預熱短視頻、宣推海報、微博微信推文、從直播內容中摘取短視頻分發;電視新聞編播密切關注及時跟進,在網絡熱度攀升的同時在《全國教育新聞聯播》等欄目中進行專題播發。全媒全程全員全效的傳播形成高效有機閉環,環環相扣、相互借力助力,將全國兩會的預熱報道推向高潮,為即將開始的兩會營造了熱烈和諧、真抓實干,百姓熱盼的輿論氛圍。
二、在“跟”字上聚力:宣傳觸角前置,“貼身”還原真實履職過程
《跟著代表委員去調研》品牌系列節目秉持“真調研真走訪”的初衷,在“跟”字上發力,有細節、有故事、有現場,立體真實還原代表委員履職過程,親歷見證提案議案形成;傾聽民意民聲,調研成果豐富。
一是“跟得緊”。系列采訪報道將宣傳觸角前置,多路記者緊跟代表委員到一線去調研,緊跟教育熱點,回應社會關切。比如,“課后三點半”難題、高考綜合改革、學生視力問題等等,都是教育民生最關切、最緊密。二是“跟得深”。系列調研立足專業媒體定位,不但反映代表委員“走下去”,更專業呈現代表委員“關注深”,比如,“‘最難一課’怎么上”“農村學校還缺啥”“勞動教育如何落實”等調研,不但直面老問題中的深水區、還直擊新問題里的關鍵痛點,調研深入,背景資料豐富。三是“跟得真”。記者深入基層,以紀實的拍攝手法,見證代表委員履職的真實過程,用鏡頭記錄代表委員履職故事。“‘體育邊緣化’的尷尬”“校外培訓如何去病根”“職業教育靠啥走出‘新困境’”等調研場景更為豐富,代表委員明察暗訪“培訓機構”、在操場上和老師孩子動起來、在企業車間里和職校生了解需求和期待……最真實的場景、最真誠的調研、最真切的建議,讓系列調研不作秀真做事!
三、在“代表委員”身上聚情:宣傳主題精準,助力履職拓展平臺
《跟著代表委員去調研》系列調研采訪將鏡頭聚焦“代表委員”履職過程,為代表委員和社會公眾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對形成社會共識、拓寬代表委員履職渠道起到積極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是個典型的重慶“辣妹”,性格直爽,對教育有著真摯的情懷。在首次直播中,面對大小鏡頭和網絡直播的壓力,各位校長、老師略顯謹慎。這時,劉希婭代表誠懇地鼓勵在場的老師們:“這次座談會是一個袒露心聲的機會,可以說干貨、問題和想到的解決辦法”。老師們漸漸敞開心扉,展開熱烈討論,才有了直播中引起熱烈反響的一幕幕。劉希婭代表對這次調研直播嘗試更是深有感觸,當晚就在個人微信公號里發文,其中寫到:自己不再防備和抵觸媒體,而是在彼此信任與合作中,共同探討如何促進教育、社會的發展,這是一個整合各界資源為教育發展助力的有益過程。
和劉希婭代表一樣,在得知中國教育電視臺將全程直播調研過程的時候,各位代表委員都以開放點贊的態度給予支持和配合。全國政協委員、海南師范大學副校長過建春委員坦言:履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如何與媒體合作的過程,從最初的抵觸逃避到現在一起去調研,在媒體的協作下可以更加深入、更加廣泛地走下基層,了解最真實的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表示: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通過網絡直播、電視拍攝等視頻展示方式,全程記錄和展現了調研過程,不僅擴寬了我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通道,也讓我們能夠更加廣泛的聆聽百姓的心聲。
調研直播的另一個“主角”——基層教育戰線,也從中感受到溫暖和力量。“鄉村教育還缺啥”的調研直播結束后,海南五指山市教育局表示:“希望中央媒體可以更深入地關注海南教育,尤其是山區的教育,鄉村孩子、老師要想走出去需要更多這樣的平臺與機會。”同時,更多的學校、單位加入到宣傳大軍中,在本單位本系統的微信微博官網上廣泛傳播。
四、在“調研”上聚焦:宣傳視角專業,教育改革攻堅一追到底
作為國家級教育專業電視媒體,中國教育電視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教育大會精神,以專業態度職業精神獨特視角,對教育熱點話題進行深入關注。在調研采訪前期策劃階段,記者與代表委員反復溝通,精準選題,緊追教育熱點難點、將教育改革發展進入攻堅期、深水期的硬骨頭一一聚焦:從“如何破除‘五唯’改變人才評價機制”“校外培訓如何去病根”到“充滿焦慮的家校關系如何疏解”“孩子們的眼鏡怎么摘下來”……每一個話題都切中時代命題、擊中教育痛點、直抵百姓關切。
在調研直播、跟訪的過程中,代表委員都是教育各個領域的行家里手,經驗豐富、準備充分,態度誠懇、調研扎實。如,全國政協委員、史家胡同校長王歡多年從事小學教育,是孩子們的“漂亮媽媽”、是年輕家長們的“知心姐姐”,她在調研中不僅傾聽家長們的愁煩苦憂,還現場答疑解惑。《誰都不滿的“家校關系”如何破?》僅在“CETV新聞”微博單平臺的直播參與量為32.8萬(人次)。
作為被調研單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既坦言困難又提供經驗。《如何給老師減負?》的調研直播中,在重慶巴南區魚洞二小校長劉玉霞關于“學校和社會邊界如何處理”的建議,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抖音官號“CETV小明”上播放量高達2002.6萬。魚洞二小辦公室主任“一年收文1948個”的短視頻播放量為319.1萬。網友真正了解到一線教育工作者的“不容易”,紛紛留言表達對老師減負的看法:“終于有人發現教師教育中存在的真正的問題了!”“請讓老師回歸課堂”……達成了諒解、疏導了情緒、形成了共識,也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深切的希望。
《跟著代表委員去調研》作為中國教育電視臺兩會宣傳報道的品牌項目,通過專業的選題策劃、全方位的融媒體傳播實踐、積極的正能量傳播和引導,讓關切教育的群眾真實地看到代表委員急民之所想、聚民之所愿、代民之發聲的努力,呈現黨和政府切實回應百姓關切、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路徑,書寫教育答卷的真誠態度,成為2019年兩會會前報道的現象級爆款,為全國兩會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