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在即,各民主黨派中央紛紛公布擬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黨派提案。截至2月28日,八大民主黨派共公布了涉及教育的提案30余件,覆蓋了從學前到高等教育的各級各類教育,其中學前教育、鄉村教育、高層次人才培養成為各民主黨派關注的重點。
“幼有所育”成最大熱點
記者梳理發現,致公黨中央、農工黨中央、民盟中央、民進中央等共提交了5件涉及學前教育的提案,占比1/6,內容涉及嬰幼兒托育、幼兒園基礎設施、師資隊伍、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等多個方面。
致公黨中央和農工黨中央都關注了0-3歲嬰幼兒托育問題。農工黨中央提交的《關于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提案》指出,隨著二孩潮的到來,當前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不足5%,遠低于發達國家30%的平均水平,解決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問題已經成為解除育齡女性后顧之憂,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對此,他們建議做好頂層設計,制定3歲以下托育相關行業標準、政策法規;統籌城鄉推進公立和私立托育機構多元發展;鼓勵社會廣泛參與3歲以下托育工作;強化對嬰幼兒托育機構的規范管理等。
針對人民群眾對“入好園”的需求,民盟中央擬提交《關于“全面二孩”實施后加強幼兒園基礎設施和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提案》,建議重塑幼教格局、加強學前教育政策支持和重點投入、加快幼教隊伍建設。針對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存量不足、薪酬較低、素質偏低等問題,民進中央在提案中建議,擴大學前教師隊伍培養規模,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構建學前師資分類培訓長效機制等。
鄉村教育、教育扶貧廣受關注
鄉村教育是鄉村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基礎,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必然要求鄉村教育振興。
在九三學社中央擬提交的《關于振興鄉村教育的建議》中指出,當前我國鄉村教育面臨著農村學校“空殼化”,投入不足、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等新老問題,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將鄉村教育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高度重視農村校“空殼化”現象,留住人;以教師素質提升促進鄉村教育振興。
民進中央擬提交《關于發揮好鄉村學校社會治理功能的提案》則認為鄉村學校不僅是教育機構,還承擔著文化傳承、村民教化和鄉村治理的功能,因而建議:一是推進鄉村學校教育文化服務綜合體建設;二是促進鄉村學校積極融入鄉村治理體系;三是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塑造鄉村教育特色;發揮鄉村教育在傳播知識、交流文化、維持鄉村社會秩序方面的功能。
在教育扶貧方面,民進中央在調研中發現,當前教育扶貧政策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義務教育階段少量特困生處于政策“天窗”;普通高中貧困學生家庭教育負擔較重;中等職業教育資助政策效果未達預期;教育扶貧政策精準落實仍然較難。對此,民進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了4點建議:一是擴大資助范圍,在“農村寄宿生”基礎上覆蓋“城鄉特困生”;二是制定“家庭經濟貧困程度測評量化標準”,根據貧困程度實行高低不等的補助標準;三是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資助制度;四是加大對貧困地區中職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民建中央在《關于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的提案》中建議完善職教體系,扶智與扶志相結合。
聚焦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
2017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了《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民進中央在調研中發現,政策規定很完善,落地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高校師生普遍反映“獲得感”不夠高。對此,民進中央在《關于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高校辦學活力的提案》中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加快推進管辦評分離改革,厘清政府、高校、社會的關系,主要在“放”的方面解決“放”哪些,怎么“放”,“放”給誰等主要問題。二是制定針對性、實效性和操作性強的監管辦法和措施,避免出現權力真空現象,實施以分類管理、目標管理和宏觀管理為特征的彈性管理。三是完善供給機制,提供更優質的“服”。
圍繞我國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與戰略新興產業需求之間存在“兩張皮”難題,民盟中央在其《關于設立博士招生專項計劃,促進創新型企業與一流高校合作的提案》中建議設立創新型企業與一流高校聯合培養博士專項計劃,明確企業與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范圍與要求,探索建立企業與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模式,鼓勵聯合開設交叉新興學科和博士人才培養項目。
此外,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規范化管理、治理校園欺凌、規范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也是各民主黨派關注的重點。(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董魯皖龍 焦以璇 3月2日發自北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