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不僅是一種職業,而且可以成為事業和學術生命。思政課教師要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意識,追求站穩課堂,做深研究。”面對新上崗思政課教師們,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陳錫喜說。
8月26日至29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上崗教師培訓班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舉行,來自39所高校的103名思政課教師參加。培訓班通過專題講座、教學觀摩、小組研討、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新上崗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今年5月,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成立,致力于推進思政課教師培訓系統化、專業化。此次培訓是基地設立后舉辦的第一期培訓班,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主辦。
培訓班為學員推出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弘揚建黨精神、當前理論熱點問題等6場專題講座,舉辦2場教學觀摩,圍繞思政課教學方法、如何做一名優秀思政課教師進行2場分組研討,并赴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展現場教學。
陳錫喜授課時表示,“在課堂上,思政課教師不能滿足于向學生提供心靈雞湯,而要注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揭示社會矛盾產生的主客觀根源,指明解決前景,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并明確自己的責任。”
“我的思修課期末不設論文寫作,學生要拿出一天做校園志愿者,例如到圖書館整理圖書、去食堂做清潔工、協助擺放自行車等。把志愿服務的照片和心得發來,就可以得到一定分數,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為他人服務的快樂。”長期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施索華說。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閆方潔給學員們上了“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的必然”和“如何評價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示范課。她提出,思政課不僅不能回避大的命題,而且要帶著問題意識,回應學生的現實關切。她用學生提出的“共產主義可能連我和室友的需求都不能滿足,怎么可能按需分配”為例,厘清真實需求與虛假需求、按需分配與按欲分配等概念,進而解答問題,把理論轉化為生動教學。
“有收獲”“沒白來”“很受啟發”……學員們對培訓班的流程設置與授課內容給予積極評價。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講師陳迎說:“培訓班給我帶來一種非常直觀的感受是思政課教師要強化學科意識、問題意識,閆方潔老師的課理論性很強,如行云流水一般流暢,非常值得學習。”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講師鞏瀟然表示,“施索華老師的課有一種鮮明的語言風格,幾乎沒有口頭語、語氣助詞,顯示出她對教學內容爛熟于心,而且熱愛教學,這也是我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