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這一先手棋,是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的關鍵之策、長遠之策;是滿足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的初心之舉、使命之舉;是事關社會主義事業永續發展的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關鍵詞]教育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服務;立德樹人
一個國家的持續發展,其穩固的基石是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其重要的前提是教育的全局性振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愿景,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使教育事業的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現代化的進程顯著提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如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推動新時代中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明確了總體部署和頂層設計,為我們規劃了新的戰略藍圖。尤其是在作為我們黨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深化的“九個堅持”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這一重要論述,不僅是對黨的十九大做出的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重大戰略部署的時代性推進,更是對當代中國教育“仍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同時又“必須準備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前瞻性引領和系統性謀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等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的集中體現。因此,我們的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中國高等教育,要深刻理解“教育優先發展”這一重要先手棋的論斷內涵,厘清為何優先發展,優先發展什么,這也是使我們在“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能干、會干、實干”,讓認知內生為動力、把思想轉化為行動的重要基礎。
這一先手棋,是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的關鍵之策、長遠之策
世事如棋,先手得益。在國家和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征程中,先手棋落子何處,能否布一子而贏全盤,既關乎現實發展大布局,更影響未來國家發展總格局。從歷史和現實角度看,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其促進國家發展、維系社會穩定的基本前提都是高質量發展教育;任何時代、任何領域,其引領創新變革、引發人才輩出的主要方法也都是高質量發展教育。由于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沒有哪一項事業像教育這樣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都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布局新時代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藍圖時多次強調,教育強則國家強。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進中,做強教育,是解決“吃穿兩不愁”后衡量小康社會是否“全面”建成的重要指標;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中,做強教育,也是我們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等一系列評價要素的基本元素;在2050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愿景中,教育的強盛面龐,就是我們民族以更加昂首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健容顏。因此,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既是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進一步深化的因勢而謀,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進一步把握的應勢而動,更是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的關鍵之策、長遠之策。
歷經改革開放40多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當代中國教育作為“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基石,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人數總規模已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簡言之,我們已經以占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五分之一強的發展程度,名副其實地在規模上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大國。無論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排行榜單上,還是對中國科技與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上,中國高校的成長與發展都令世人刮目相看,讓國人充滿自信。
在已經開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中國現代化的實現過程,將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并聯式”疊加發展的大變革。因此,一方面,無論是鄉村振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還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是各種國家戰略中的基礎工程與核心戰略。另一方面,在與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要求的吻合度上,我們的教育“大而不強”,還存在著某些疏離。這一基礎工程的很多重要基石,還需要進一步的做強夯實。眾所周知,我國是人口資源大國,但還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我們的科技論文數量世界第一,但科技成果轉化率還有待大幅提升;我們擁有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規模,但還不完全擁有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質量。
因此,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先手棋,不僅意味著國家層面對教育事業發展要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財政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更意味著高等教育自身在學科布局與發展聚焦上,要優先形成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規劃的“同心圓”,把才智聚焦在中國發展上,在專業建設和發展模式上,要優先構建中國大學踐履“四個服務”使命的“立交橋”,把成果體現在中國大地上,在人才培養和發展內涵上,要優先夯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承重墻”,把榮光寫在中國歷史上,以這些維度的先手棋,確保教育事業的優先發展抓住機遇,超前布局,志存高遠,強勁發力。
這一先手棋,是滿足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的初心之舉、使命之舉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為中心”,更是新時代新發展理念的核心。在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會見中外記者時就明確提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教育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維度,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大文明建設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今天中國教育的發展速度、質量高度與滿足程度,能否在人民心中稱得上“更好的教育”,在提升國民幸福指數的時代新坐標下,既是民生所依,也是民心所盼;既關乎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和諧度。就當前整個中國教育發展現狀來說,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迫切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供給不足且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存在矛盾。從供給方看,由區域教育發展、教育層次結構、不同學習教育群體和教育改革力度差異等形成的不平衡,由教育質量提升、新技術綜合應用、學術成果轉化等形成的不充分,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人民所期待的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從需求方看,人們從要求“有學上”到追求“上好學”的提升,社會從看重“有學歷”到注重“有潛力”的轉變,學生從被動“要我學”到主動“我要學”的迭代,同樣對各級各類教育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需求。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以校園為空間、以課程為時間、以面對面教學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將會逐漸被以網絡為空間、以需要為時間、以點對點互動為特征的開放教育模式所改寫。
對于高等教育而言,人民所迫切需要的已經不僅是大體量,而是高質量;優先發展的也已不是群體學歷的提升,而是整體素養的躍升。目前,作為移動互聯網“原住民”的“95后”“00后”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的主力軍。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我們應積極調整教育方式,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價值的引領者;讓學生不僅身動,而且心動;使課堂不僅有到課率,更有抬頭率。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八個統一”的明確要求,不僅為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方向,也是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根本遵循。
因此,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先手棋,不僅意味著在國家層面要通過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優先補足基礎教育不平衡的短板,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答好人民群眾“關切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意味著高等教育自身要通過內涵發展的質量提升、特色發展的品質增色、差異化發展的卓爾不群,著力破解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教學質量上優先打造更好的“金課”,在專業建設上優先樹立更多的“一流”,在學科定位上優先謀劃更新的前沿。從而以這些維度的先手棋,確保教育事業的優先發展內涵充盈,提質增效,特色鮮明,各美其美。進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學生獲得感,讓“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內化為“發展為了人民”的恒心。
這一先手棋,是事關社會主義事業永續發展的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對社會主義的中國來說,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定語是“社會主義”,這是我們對培養什么人的本質規定。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敵對勢力就已經把與社會主義事業爭奪接班人的較量,明確寫入了他們對華關系的基本戰略。毛澤東同志最先覺察到了帝國主義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和平演變”的危險,并號召共產黨人同這種危險作斗爭。彈指間70年風云過去,我們已經從“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歷史選擇,肩負起“直掛云帆濟滄海”歷史擔當,當今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東方大國,一個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檢驗、人民性和實踐性得到充分貫徹、開放性和時代性得到充分彰顯的社會主義強國。在百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里,在中國教育以更加開放的襟懷擁抱世界的進程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面臨的敵對勢力滲透和爭奪的挑戰,非但沒有衰減,反而更加嚴峻。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競爭,核心都是人才的競爭,當代青年的顏色,就是中國未來的底色,因此,這一先手棋,是保證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后續有人、社會主義事業永續工程的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因此,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先手棋,不僅意味著必須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面領導,各級各類教育要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核心使命;更意味著高等教育自身在發展方向上要強化政治意識,優先把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四個服務”的教育屬性,把宗旨貫穿于治校理教中;在人才培養上要強化大局意識,優先把牢“立德樹人”的教育價值,把理想深植于學生品德中;在學術研究上要強化核心意識,優先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導向,把信念體現在教學科研中;在人才評價上要強化責任意識,優先把準“師德師風”作為首位的教育標準,把標桿樹立在每所校園中。以這些維度的先手棋,確保教育事業的優先發展道路不偏,方向正確,具有定力,砥礪前行,進而使中國大學始終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培養特色,讓中國的教育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文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2018年度重點課題“新時代開展青年教育與培養時代新人研究”(項目批準號:18KDAL03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馮培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
原載2019年第15/16期《中國高等教育》雜志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