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實施“讀懂中國”青年教師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在基層讀懂中國
“4天時間,我們調研了華大天石裝備制造產業園、一汽大眾、黃大年紀念館等8個單位,老的行業也去了,新的產業也看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經濟轉型不能只看統計指標,經濟轉型是對整個社會服務體系、生產體系的全方位調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師王斌說。
今年暑假,王斌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大學“讀懂中國”青年教師社會調研項目,與來自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7個學院以及黨委宣傳部等2個行政部門的9位同事一起,走進了吉林長春,走訪產業園區,參觀知名企業,分析老工業基地轉型過程中的產業升級、民生保障、環境保護等社會議題。
在王斌看來,以往看待區域發展特別強調“軟環境”,最后的落腳點還是各類優惠政策,但是隨著產業政策的模仿擴散,各地都有了類似的優惠,區域發展的活力還是要靠實實在在的企業運營和由它帶動的民生發展。
“目前,我們國家的社會治理模式已經在發生變化,多元主體參與是善治的一個基本維度。區域發展既要靠地方政府主導,更需要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社區居民等的協同參與。老工業基地振興,既需要改善營商環境,更需要激發各個市場主體的活力。”王斌說,東北發展的活力和人民的高幸福感,與我之前對東北的想象差距很大。
資產與后勤管理處的沈榕兩年前去過延安,但這次“讀懂中國”延安行對她啟發更大。
“相比之前的‘游客體驗’,這次不僅有當地優秀的助教老師全程講解,還加入了豐富的現場教學課程,讓原本的‘溫習’,變成了一次真正意義上對延安精神的‘全新探索之旅’。” 沈榕說。
為了讓青年教師深入基層,了解黨史國情、社情民情、校史校情,運用專業理論服務國家建設;同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從2018年起,中國人民大學校啟動了“讀懂中國”青年教師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兩年來,‘讀懂中國’調研活動啟動了9個主導和集體項目,遴選支持了8個支持項目,近400名教師參加,調研足跡遍布30多個城市。教師們對標、對表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聚焦紅色基因傳承、精準脫貧攻堅、東北振興等議題,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用學術視角分析中國道路,寫出了一篇篇有分量的調研成果。”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說,而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和成果積累,“讀懂中國”青年教師社會調研計劃已經成為學校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舉措,成為深入推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抓手,成為全面深化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環節,為加快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了重要助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