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甘甜 通訊員 汪有輝 吳小街)雖是暑假,8月初鷹潭市余江區潢溪中學初三學生曾佳玉的父親還是來到校長左小會的辦公室,激動地感謝道:“左校長,沒有你們這些老師的關心與關懷可以說就沒有我女兒的今天……感謝校長的栽培!感謝老師的付出!”
原來,今年曾佳玉的父親在外出打工時,意外受傷導致身上多處骨折,沉重的醫療費用,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開學后,一向學習優異的曾佳玉上課時常走神,人也變得精神恍惚。班主任發現后及時了解情況才知道事情原委。學校當即為她免去一切學習費用,并對她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她好好學習,戰勝困難。貼心的關懷,讓曾佳玉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被余江一中錄取。
潢溪中學于1953年創辦,曾經也有過輝煌歷史,但隨著學生大量入城,逐漸沒落。2017年,在校學生數由輝煌時的1000多人跌至200余人,學校里雜草叢生,泥濘的道路,四處積水,放眼望去,一派蕭條。
為了激發農村學校辦學活力,2017年余江區教育體育局啟動聯盟辦學,并大幅調整交流了一批校長、副校長,并從城區名校選配了一批“名師”與農村學校教師結成師徒對子,對教師進行專業引領。
余江區實驗初中中層干部左小會被直接提拔為潢溪中學校長,并從區實驗初中選配了7名是市級以上的學科帶,以教師輪崗交流的形式來到了潢溪中學。
“第一年招生,我們家訪坐在學生家里,苦口婆心地挽留,換來的常常是拒絕,讓我們痛定思痛,也下定決心,一定要給潢溪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教育。”想起剛來時的艱難,校長左小會一臉堅毅。
“既然領導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平臺,我們就要創造出個人價值與人生價值。”為此,潢溪中學教師們卯足了勁,為了更好地管理,他們以校為家,有的一個月也只回家一兩次,還有的只過年時才回去。
為達到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上級還撥付一千多萬打造潢溪中學,新建了綜合樓、食堂、兩棟學生宿舍,塑膠運動場,按標準配齊了各功能室。學生宿舍裝了空調和熱水器。現在的潢溪中學,占地54畝,校園運動場地6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10000多平方米。一進校門,一所花園式的學校呈現在眼前:校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道路整潔,環境優雅。
學校的發展還離不開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懷和支持。“記得剛開學時,因為天氣太熱,沒有空調,老師們晚上便在球場上睡覺。當我向鎮領導反映時,潢溪鎮領導當場表態,為老師解決11臺空調問題。細心的鎮領導還反復交待我,一定要把空調線路改造好,讓我非常感動。”提及各方支持校長左小會是一臉感慨,“彭保太、葉水清、吳小平、余軍發等鄉賢不但給我校捐贈空調臺,還捐資助學。迄今,我校接受捐贈助學金近5萬元,給優秀生給予獎勵,給貧困生給予接濟。”
通過三年的努力,潢溪中學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教學成績逐年提升,也漸漸贏得了家長的認可,社會的信任。學校跌入低谷時,陳富勝同學曾經跑到一私立學校去就讀;學校教學質量好了后,他轉回潢溪中學。僅一年的時間,他各方面進步都很大,他的父母非常感激,在2019年1月給學校贈送一面錦旗,錦旗上“雨露潤春華,桃李滿天下”10個字,真實地表達了這一家人對潢溪中學的感激之情。
通過聯盟辦學,為鄉村中學插上騰飛的翅膀,潢溪中學的蝶變只是余江鄉村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余江區通過聯盟,明顯縮短了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獲得了雙贏的效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