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三全育人”案例(17)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雙高”建設目標,立足學校的基礎和優勢,聚焦“建構什么樣的‘三全育人’模式,實現‘三全育人’新突破”,集中智慧系統謀劃,探索出“一領雙驅四化”育人模式。該模式以“興船報國育英才”為根本導向,“一領”即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構筑育人政治高地;“雙驅”即以校本文化和校本特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為驅動,激發育人內生活力;“四化”即以項目化推行、協同化推動、診改化推深、精品化推廣相結合為抓手,打造“全鏈條”育人生態圈,縱深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
構筑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的育人政治高地
發揮政治建設統領作用。制定實施“落實《關于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若干措施》的任務分解清單”,明確責任主體、路線圖、時間表,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升干部師生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和執行力,推進落實立德樹人的政治要求。
實施三級黨組織標桿建設專項計劃。分層制定學校黨委班子、學院黨總支、基層黨支部建設標準,把育人工作責任和具體要求充分貫穿于建設標準,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動育人供給優化和效能提升。
打造“黨徽閃耀在基層”特色黨建品牌。實施“463”專項行動,推進全體黨員發揮主體作用,深入思政教育一線為師生辦實事解難題。活動開展以來,為學生思想解惑、心理解壓、學習解困、生活解難、就業解憂50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組織、管理和服務育人成效。
激發以“雙線驅動”為依托的育人內生活力
堅持校本文化驅動。構建以“興船報國育英才”為核心的理念制度環境行為“四位一體”文化育人體系,建設“一碑二船三廣場”為主體的“軍工主題文化功能區”,打造“國防教育周”“航海文化節”等文化品牌活動,賡續“紅色軍工、綠色國防、藍色海洋”校本文化基因,豐富師生精神世界,推動廣大教職工形成育人行動自覺,推動學生踐行“為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而奮斗”的建校理想。
利用校本特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驅動。樹立“嚴精細實”軍工質量觀,在完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基礎上,通過發揮“三系融合”的校本特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基礎性作用,確保考核目標達成度,全面推動育人思路、載體、方法創新,使育人改革與現實需求“對接”、與學生成長“合拍”,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時代發展要求。
打造以“四化結合”為抓手的育人生態圈
項目化推行。堅持“五育并舉”,實施“五大計劃”,創新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計劃提質增效,構建形成具有船院特色的“五育”融合人才培養模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協同化推動。一是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協同聯動,健全落實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推動“五大計劃”及其重點項目落實落地。二是推動育人力量協同配合。通過建立涵蓋全員的“三全育人”責任清單,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院系組織落實、全員協同參與的責任體系,建立黨政、校院、部門、師生、主渠道和主陣地等協同的聯席會議機制,推動育人主體自覺擔當育人責任。三是推動育人過程協同貫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生學習成長全過程,建立梯度合理的過程協同育人引導鏈。一年級重點開展適應性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認同、學習習慣、規則意識、價值觀塑造意識和生涯規劃意識;二年級重點強化價值觀教育、專業認知教育,引導學生增強使命擔當意識、奉獻專業領域意識;三年級重點強化專業知識應用教育、人生選擇教育,引導學生從社會需要和時代需求等角度綜合思考,理性面對職業選擇。四是推動育人環節協同融合。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步發展,建立思政課教師聯系二級學院協同育人工作制度,促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堅持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搭建校園新媒體矩陣,校內26個新媒體平臺形成集群效應;堅持課內課外有機融合,打造“電技惠民”等實踐育人品牌,推進學生知行轉化;堅持行企家校四方聯動,通過引入企業在校設立獎學金、搭建家校聯系網絡平臺等方式建立各方共同參與工作機制。
診改化推進。一是通過建立育人常態化診改機制對育人實施過程和成效進行全方位監測,保障育人質量動態提升。健全完善育人目標體系和標準體系。依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要求,構建由學校總體育人工作目標、各子體系建設目標、重點項目建設目標、部門年度工作目標、教職工育人工作目標等方面組成的目標鏈。二是對應目標體系,構建各部門工作標準、師資隊伍建設標準、學生全面發展標準、專業(群)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等組成的標準鏈。三是形成循環提升的育人質量改進螺旋。以育人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從學校、部門和個人三個層面對育人工作過程進行數據分析、合理評價、問題診斷,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推動育人工作向更高的目標發展。
精品化推廣。制定實施“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管理辦法”,推動各部門加強思政工作研究,深化實踐探索,培育建設一批在全校乃至全省全國可示范、可輻射的精品項目。近三年,培育了“‘五業’融合,校企協同,構建實踐育人體系”“基于圖書館空間、資源、讀書活動‘三位一體’的服務育人創新”等精品項目20余項。此外,每兩年組織一次思政工作優秀成果評選,通過各類媒體、專題宣講等多種形式宣傳,引領新時代思政工作重點突破、全面提升,同時發揮成果輻射效應。
育人模式實踐過程中,學校聚焦育人重點難點,強化優勢、補齊短板,著力破解了全員育人意識不強、全程育人不能有效銜接貫通、全方位育人協同不充分、育人評價機制不規范不科學等問題,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貫穿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一體化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優化了育人長效機制。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