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教學技術、創新的教學模式、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近年來,在課堂教學這片沃土上,內蒙古包頭市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推動全市教育現代化不斷發展,向著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大步前進。
以落實課程標準為目的推行先進的教學技術
2022年12月15日,包頭市土右旗舉辦小學語文同頻互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坊”引領帶動作用,精心設計結構化教研主題,為教師單元整體備課提供思考路徑。這是包頭市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活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包頭市分學段、分學科推廣“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技術、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技術、學歷案設計技術,廣泛開展全員培訓,不斷深化教師對這些教學技術的理解與實踐。
一項項先進的教學技術在全市各中小學持續推廣運用,催生出教學領域可喜的變化。
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圍繞共同的教學目標有序開展;教學設計更具問題導向性、任務驅動性、思維深度性、參與高度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發展核心素養為原則創新教學模型
“一條船順流航行,每小時航行20千米,逆流航行,每小時航行16千米,流速和水速是多少?”“冬天我們玻璃上的窗花是什么物態變化?”“我們游完泳為什么會感到涼快?”……課堂上,越來越多生活中的例子被應用到知識點的講解中,一個個創設的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
時間回撥到2017年,包頭市開始探索落實新課標要求的路徑與措施,組織市區兩級、各學科教研員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在個人先行研究的前提下,定期交流學習研究心得體會。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提煉并形成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型。
基于這樣的教學模型,以知識為線索創設了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并獲得知識,讓學生們更深刻地體驗、經歷獲得知識的學科思想及方法。同時鼓勵教師探索情境教學,讓學生調用已掌握的知識,并利用學習過程中所經歷體驗的思想與方法(即學科能力)解決新問題或完成新任務,做到學以致用。
以“雙減”落地為目標優化作業設計
優化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提質、增效的一味良藥。為全面推動“雙減”走向縱深,一場作業革命席卷全市中小學校。
包頭市制定并印發了《包頭市義務教育基礎性作業設計指南》,總結出了作業設計五要素,推廣“基礎類作業+綜合類作業+反思類作業”模式,確保作業質量。在進一步明確依據課標設計原則、發展學科素養原則、與目標一致性原則、學科統籌兼顧原則的作業設計要求的基礎上,確保作業量在規定的時間內能夠有2/3以上的學生完成。
為了幫助各學科教師更好地落實基礎性作業設計指南要求,分學科組織基礎性作業設計指南解讀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實現作業提質減量。
作業少了,質量不能減、效果不能降。除常規作業、課后習題,各個學校還增加了活動類作業,更加注重體驗性、游戲性、探究性。曾經的一本本作業本、練習冊,變身成內容豐富的閱讀手抄報、知識點有序梳理的思維導圖,或者一份精致的手工,一份創意十足的水果、蔬菜拼盤,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釋放出無限潛能。
以教學改革為動力提升教師能力
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中,包頭市始終堅持用課程標準指導教學實踐,不斷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課程素養和課程實施能力。
各校教師在“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思想”引領下,教學設計時在充分研讀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制定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然后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完成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確保學習活動、評價任務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雙減”實施一年多以來,教師設計作業的水平不斷提升,每個類型的作業都有梯度有層次性,滿足不同學力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作業提質減量的目標。
與此同時,結合全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送教下鄉、同頻互動在線教研、名師工作坊主題教研等活動,以賽代培、以研促學,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實施教師教學素養測試,考察教學崗位教師的履職能力,成績記入教師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學校教師聘用、評優、晉級以及績效工資考核的重要依據,督促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夯實教育發展之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特約通訊員 郝文婷 通訊員 趙旭 蘇勤)


電子琴課堂上,學生認真感受音樂的魅力。包頭市教育局供圖

游戲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愛上課堂。包頭市教育局供圖

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包頭市教育局供圖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讓學生愛上校園。包頭市教育局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