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3月3日上午,由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沈陽市教育局與中共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市教育局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沈陽—延安聯袂課程思政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沈陽市沈北新區道義第二小學舉行。
相距1700多公里的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道義第二小學四年三班的學生與陜西省延安市延安新區第二小學四年五班的學生,通過網絡同上“開學第一課”,聽道義二小的教師谷欣原講述雷鋒叔叔在沈陽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據介紹,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沈陽市教育局經過認真調研學校思政教育經驗和不足,努力探索創新思政課程教育活動載體,經與中共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市教育局協商,共同決定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沈陽—延安聯袂課程思政教育活動。此項活動旨在整合兩地紅色資源優勢,搭建兩地紅色主題教育、紅色互動研學的共享平臺,建設共同備課、共同教研、共同申報課題的聯動師資力量,打造“不一樣的”思政“大課堂”。
據悉,首批確定16所學校為“沈陽—延安聯袂課程思政創新實驗基地”。兩地共同確定的聯袂課程思政學習的紅色精神內涵,是一百年來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構筑起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46種偉大精神。其思政課程主要選取發源于陜北延安的延安精神、張思德精神和南泥灣精神(抗大精神、延安整風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發源于遼沈大地的雷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戰精神和勞模精神(抗聯精神),作為沈陽—延安聯袂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精神內涵。以精神譜系為主要內容,融入“沈陽—延安聯袂課程思政”創新實驗基地學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形成基地校聯袂思政課程常態化、集體備課制度化、課程建設創新化、教科研融合化,打造兩地教育品牌。
據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沈陽、延安兩地將充分發揮基地學校重要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注重推動聯袂思政活動向縱深發展,發揮雙方優勢,推動資源共享、培訓資源共享,利用智慧教育同備、同上、同研思政課,推進兩地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使聯袂思政教育活動切實成為促進當地教育提升發展的手段。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