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碼頭小學因深耕‘四紅’黨建文化,全力建設‘清廉校園’,這所百年老校正在煥發出蓬勃生機。”12月26日,湖南省中小學校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工作推進會在湖南省益陽市召開,近百名與會人員現場參觀了位于益陽市資陽區的石碼頭小學,對該校和資陽區辦學特色紛紛點贊。
石碼頭小學原是一所校園面積不到5畝的“袖珍學校”,2022年在區委常委會多次調度下完成改擴建,校園面積增至32畝。近年來,資陽區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區委區政府、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區委教育工委和區教育局黨組、學校黨總支(支部)、民辦學校(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黨支部”五級聯動黨建機制,推動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確保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從上到下貫徹到底。
明責共進,教育改革“一盤棋”共推
“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只有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有價值。”為深化教育評價制度改革,12月中旬,資陽區委書記付振南帶頭,黨政班子成員紛紛到聯系學校為師生上思政課。區委、區政府出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責任分工表”,明確各級黨組織責任和義務,將履行教育職責情況作為區直部門和鄉鎮年終述職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促進五級黨組織履職盡責。
2022年,資陽區委牽頭,教育、司法、審計、財政、人社等部門組成專班,平穩順利完成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改革任務,全區3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依法依規收歸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位占比從12.13%下降至4.9%。
11月20日,張家塞鄉初級中學的360名學生第一次站在新操場舉行升旗儀式,背后是新建的教學樓和食堂,心里是滿滿的幸福感。近年來,資陽區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改革成效明顯,“村子里最美的房子是學校”成為區域共識。
理順機制,教育體系“一張網”共建
“請拿出你們機構培訓的教材和教案給我們看。”12月26日,資陽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教育、公安、市場監督管理等職能部門到校外培訓機構進行督查,規范培訓材料“編審用”。2021年起,資陽區教育局組建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黨支部,對沒有黨員的培訓機構派了16名黨建指導員,實現校外培訓機構黨建全覆蓋,確保“雙減”改革落地落實。
資陽區教育局黨組完善議事規則和“第一議題”制度。對全區公民辦學校、民辦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派出黨建指導員,全面引領辦學方向。扎實開展教育亂收費治理和學校食堂問題專項整治,組織教育、審計和市監等部門進行多輪督查,嚴防損害群眾利益行為的發生。
資陽區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學校“四會一制一核心”制度,學校重大事項先由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經學校黨總支研究決定后,交給學校行政團隊去執行,保證校長依法依規行使職權,以“區管校聘”為切入點的教師評價改革試點平穩推進。
凝聚共識,立德樹人“一條心”共育
“王老師,我向您提個意見,您經常上課鈴響時才從辦公室匆匆趕到教室,這不利于教師組織教學。”“您的建議很好,我一定改進。”三益小學的黨員組織生活會上,黨員教師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切實做到“紅紅臉、出出汗”。近年來,三益小學實施“四心”黨建文化,學校建校5年,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得到社會認可。
資陽區教育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大力推廣“四紅”“四心”校園黨建文化品牌,全系統積極評選“清廉學校”“優秀基層黨組織”和“黨建示范點”。學校以“德育六個一”活動為抓手,強化黨建帶團建帶隊建,紛紛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厚植師生愛國情懷。
資陽區堅持“五育并舉”,建立600多個社團強化學生能力素養,黨員教師在各科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完善優質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集團化”辦學和“校際聯盟”模式,每所小規模學校都有1所優質學校黨組織結對幫扶,現有4所小規模學校由優質學校黨總支幫扶后,學生回流700多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王小平 記者 陽錫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