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尹曉軍)日前,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在辦理某案件過程中,發現嫌疑人注冊成立的公司在未取得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招收學員并開展文化課學習培訓,遂將該案線索移交行政檢察部門。
接到線索后,行政檢察部門會同安寧區教育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開展調查取證工作,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碰撞,發現某些教育機構存在超范圍經營的情形。隨后,依法制發類案監督檢察建議,并聯合區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開展聯合執法活動,有效治理了教育培訓機構不規范辦學行為。
現如今,在安寧區,各相關部門立足各自不同職能發揮聯動效應、加強共享共管共治,已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并建立健全教育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的長效監管機制,切實加強對教育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近年來,安寧區教育局充分發揮“雙減”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夯實教育局牽頭、多部門聯動的治理機制,形成統籌推進、齊抓共管、各盡其責、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我們認真開展學科鑒別、出版物排查、藝考培訓、平安消費、校外培訓‘監管護苗’等專項行動,組織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對以各種名義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取得了實效。”安寧區教育局校外監管負責人說。
同時,深化非學科類培訓監管,引導培訓機構實行明碼標價、合理定價,對違法違規收費行為,特別是借暑期之機肆意漲價的做法,進行嚴查。引導家長理性看待、慎重選擇校外培訓,共同推動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共同維護學生及家長的合法權益。
此外,不斷夯實局分管領導總牽頭、股室人員包小區的監管機制,重點采取“明查+暗訪”“聯查+抽查”的方式,對有舉報線索的機構進行重點督導,引導培訓機構算清政治賬、經濟賬、時間賬,確保不發生違規培訓行為;建立街道、社區、網格員三級“網格化”動態排查和“吹哨”報到機制,構建“網格化”監管體系,具體負責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巡查及監管工作。
在此基礎上,組建以學校班子、家委會為成員的網格化隊伍,將屬地轄區的校外培訓機構逐一幫包至專人負責,重點負責日常監督和指導、假期期間的巡查等工作,形成多級聯動、全面覆蓋、管理無縫隙、服務全方位的監管體系。
據介紹,3年來,安寧區教育局共部署專項行動18次,出動480余人次排查檢查校外培訓機構126家、從業人員690名、培訓材料795份,處理線索舉報234條,所有機構都由全國校外監管平臺監管,家長滿意度明顯上升。
“我們要大力執行好監管政策,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形成合力推動校外培訓市場的規范發展。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向家長、學生和社會各界宣傳‘雙減’政策的意義和目的,以及取得的成效,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該負責人表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