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熊杰 通訊員 陳思明)近日,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教育局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廈門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校管理實施辦法》(下文簡稱《辦法》),明確結合現有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校園足球等體育項目特色校,在全市中小學校創建一批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校。
在具體做法上,基地校讓在校學生參與到專業競技體育項目中來,培養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養成熱愛運動、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而從學校層面講,這些運動項目則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另一方面,基地校的模式讓學生做到文化與體育并重,有助于培養有知識有文化、體育專長突出的體育后備人才。
廈門市烏石浦小學武術隊由廈門市體育局所屬的廈門市體育運動學校,以及湖里區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烏石浦小學三方在2011年時聯合創建。建隊初期由廈門市體育運動學校選派教練員。經過10多年的努力,烏石浦小學武術氛圍濃厚,成績斐然。學校在全國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上獲冠軍4人次,在兩屆福建省運會上獲得8金11銀8銅。
記者了解到,“市隊校辦”是廈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校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廈門二中為例,該校是傳統足球強校,廈門市競體中心與二中共建運動隊,在福建省運會比賽中,以廈門二中為班底,代表廈門市參加男子甲組和乙組的足球項目比賽,在隊伍組建過程中,廈門二中可在全市范圍內選拔足球人才。
近兩年,廈門通過“市隊校辦”或“市隊區辦”,創新創建足、籃、排的甲乙丙三個組別市級運動隊,由廈門二中、廈門十中等10多所學校承擔組建。市體育局通過資金補助、派駐高水平教練等方式幫助校隊提高訓練水平。
《辦法》明確,2024年基地校創建工作總體遵循“做強潛優勢項目、扶持短板項目、發展新興項目”的原則,在現有基地校布局的基礎上,創建55-60個基地校項目或隊伍,項目包含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射擊、射箭、體操、蹦床等。
《辦法》提出,市體育局按年度劃撥基地校訓練補助經費,足球,籃球、排球基地校每年補助不超過15萬元,其它項目基地校每年不超過8萬元。“市隊校辦”或“市隊區辦”,按項目的類別、影響力、項目投入以及任務完成情況,可給予每個項目梯隊每年不超過20萬元的補助。
“足、籃、排三大球都是團體項目,市隊校辦更有利于打磨隊伍,因為這些選手很多既是隊友,又是同學,他們比賽會很默契,從而能提高競技水平和成績。發揚學校體育特色。”廈門市體育局競技處負責人說。
記者從廈門市教育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廈門多年來都堅持體育和文化課并重的策略,所有參加運動訓練的學生,學生的訓練主要集中在課后延時服務期間,以及周末等節假日時間段,學生正常的文化課學習不受影響。
“讓學生參與運動項目,向專業運動員方向發展,并不影響學生的學業,我們足球隊的學生,不但球踢得好,學習成績也不錯,高考升學率也比較高。”廈門二中校長王守瓊介紹。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