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8月26日,在第40個教師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上海師范大學正式發(fā)布“教育家精神”系列課程,該課程設置為0學分,是一門面向全體師范生開設的必修課程。
“該課程指向‘大先生’的培養(yǎng)模式,旨在通過教育家精神培育來解決‘誰來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上海師范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楊帆介紹,“教育家精神”課程以塑造教師的精神世界為中心,將教師價值觀塑造同中國教育改革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教育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旨在通過了解教師的工作日常,培育情感歸屬,形成教育信念,建立職業(yè)認同,踐行時代使命,層層遞進,形成從經驗到理論、從日常體驗到人生追求的全生命周期成長。
據介紹,該課程采用了“雙線并行”的形式設置。一條明線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蘊含的六方面內容,作為所有師范生內化教育家精神的集體記憶和共同坐標,一條暗線是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共同組成的教學團隊,對教育家精神進行深入解讀和二次開發(fā)。該課程共8節(jié)課16個課時,以問題驅動的案例研討貫徹理論教學,通過帶領師范生到于漪教育思想展示場館做宣講員、到教育家精神踐行基地開展項目化學習等途徑,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充分融合,完成師范生“信知情意行”的全面培育。該課程設置有“七項挑戰(zhàn)性修煉”作為最終考核依據,包括撰寫一份中國傳統(tǒng)教育家研究報告、提煉一位當代優(yōu)秀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描繪一名兒童的生活世界、舉辦一期愛心學校或者暑托班、擔任一次于漪教育教學思想場館宣講員、參加一次教育家精神宣講大賽、撰寫一篇《我的教育信念》等。
據悉,作為該校支撐“現(xiàn)代師德”素養(yǎng)培育的“大思政與師德養(yǎng)成課程群”的核心課程,“教育家精神”課程設置為0學分,面向全體師范生必修,在大三第一學期結束時,課程進行集體展示與考核作為“過關考”,由此決定修課師范生能否參加教育實習,能否獲得參選學校“世承獎學金”的推薦資格等。相關的評價結果,錄入學校“學為人師”師范生素養(yǎng)數據庫,通過數字化跟蹤推動教育家精神中“師道永恒的品質”和“師范生的個性成長”相互支撐、共同發(fā)展。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家精神’課程率先使用2024年8月出版的于漪老師主編《基礎教育教師學》作為教材。課程發(fā)布前,于漪專門發(fā)來視頻,囑托要把教育家精神“講活”并“篤行”。
“教育家精神是要‘行’的,不是寫在紙上的。”于漪在視頻中強調。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