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歐媚)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國際教育創新趨勢研討會”今天在京舉辦。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職業教育國際創新趨勢”,會上發布了《職業教育國際創新趨勢2025》。
報告認為,職業教育國際創新趨勢表現在八個方面:
一是公共產品化:日趨彰顯公共產品屬性。在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大力推動下,職業教育在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減貧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社會和產業發展中日益呈現出公共產品屬性。
二是整體技能化:從注重單向度轉向整體技能發展。數字化和自動化的廣泛應用正在重構技術技能的內涵和崗位需求結構,以簡單操作、單一崗位技能為特征的傳統專業技能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的要求,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從注重單向度的技能傳授向注重人的多向度發展轉變,由培養“崗位人”向“全面人”轉變。
三是多元協同化:重視多主體協同與多樣化供給。國際社會在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上已逐步形成共識,并因地制宜地創造出不同發展模式。全球不同國家致力于構建多元協同機制以深化產教融合程度,在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束縛的基礎上,促進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等多方緊密合作,確保職業教育內容與市場需求高度契合。
四是轉型數字化:伴隨產業數字化整體轉型。在數字經濟浪潮與產業變革趨勢下,數字化轉型成為世界范圍內教育轉型的重要方向,全球共推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職業教育轉型。另一方面,職業教育賦能產業數字化升級。
五是泛在終身化:支持全生命周期技能重塑。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崗位更迭不斷加速,技能學習、更新與重塑成為人們在未來社會的持續性追求。應對學習者全生命周期技能學習、更新與重塑的需求,職業教育日益呈現按需、靈活、個性化特征。
六是產教雙師化:在產教互嵌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國際社會日益重視為職業教育教師拓展兼容性的職業發展路徑,強調“產教雙師化”——即教師既需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能在“教師”與“工程師”身份間實現自由切換。
七是法治體系化:構建多維法治保障體系。依法治教是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各國通過加大教育基本法中職業教育的比重、細化職業教育專項立法、完善資格框架體系、健全職業教育質量標準體系等舉措,持續推動職業教育法治體系建設。
八是國際一體化:推動合作機制和標準體系的銜接兼容。全球化推動了各國經濟、文化、社會的緊密聯系,跨國就業成為趨勢。職業教育通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能型人才、搭建國際化學習與競賽平臺以及推動區域和全球職業標準共建,成為促進產業技能人才全球流動的重要驅動力。報告呼吁各國攜手并進,共同開創職業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介紹,《職業教育國際創新趨勢2025》是中國教科院課題組的重要研究成果。課題組以近年來國際國內核心期刊、國際組織報告、國際會議的會議成果以及各國政策法規中權威文獻資料為主要依據,在文獻計量學和定性分析、國別與國際組織案例分析、德爾菲法等專家小組研判的基礎上,基于大量的事實、數據和案例,圍繞職業教育的功能地位、育人目標、辦學模式、轉型方向、組織形態、師資隊伍、治理體系、國際協作等方面,對職業教育國際創新趨勢作出基本判斷。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