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教育強國建設繪制了一張宏偉藍圖。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斗目標,民族自治區及多民族省份相繼召開教育大會或教育工作會議,將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轉化為民族地區參與教育強國建設的施工圖。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培養團結奮斗的各族青少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這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正是教育的責任所在。因此,民族教育肩負著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心靈的重要使命。
多個民族自治區及多民族省份的教育大會都強調要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青海省教育大會明確指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多措并舉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需要切實的行動,新疆教育大會提出,將在堅持高質量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方面作出更多努力。這項工作最終的成效將在學生的具體實踐中得到體現,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將引導廣大師生更好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到心理和行為之中,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
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因此,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工作會議要求,認真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任務。新疆教育大會提出,鞏固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全覆蓋成果。通過這些措施,民族地區將進一步在教育工作中抓牢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屬性”,持續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民族地區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著眼于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民族地區將進一步把握教育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的制度優勢,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如四川省教育大會提出將深化東西部教育協作;新疆教育大會提出要加強同教育部會商、與對口支援省市合作。與此同時,民族地區積極將教育幫扶資源轉化為自身發展動能,如青海省教育大會提出,要推動教育幫扶提質增效,自覺樹立“造血”意識,創造“造血”環境,實現從“參與式”向“植入式”轉變,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在著眼外部資源的同時,民族地區也著眼于內部教育資源的統籌優化。如甘肅省教育大會提出要落實好校際幫扶計劃;云南省教育大會提出要深化“省管校用”、集團化辦學等。
著眼于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民族地區強調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應用,如甘肅省教育大會提出,要突出數字賦能,培育智能應用生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師生數字素養,提供便捷學習服務,切實以數字化方式加快提升教育水平。海南省教育大會提出,要打造數字教育標桿。貴州省教育大會在本省大數據發展的特色優勢基礎上,提出以大數據賦能教育發展。
著眼于攻堅克難、彌補薄弱環節,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新疆教育大會明確提出,要大力辦好南疆教育,加強基礎教育工作,高質量辦好高等教育,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發展職業教育,引導畢業生扎根南疆。云南省針對當地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數量多、分布散的情況,專門在教育大會中突出關心關愛留守兒童。
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切實可行的舉措,民族地區將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牢牢把握教育的“戰略屬性”,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民族地區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不僅對區域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是現代化全局發展的重要支撐。緊密對接區域發展需要,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一體發展,也是民族自治區及多民族省份教育大會部署教育工作的鮮明特征之一。云南省教育大會提出,推進全省戰略發展目標,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必須走在前,做到優先發展、提速發展、全面發展。青海省教育大會則引導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特色,聚焦“高地”“四地”建設,加強聯合科研攻關。西藏自治區教育大會明確,要積極主動對接川藏鐵路建設、清潔能源開發等重點項目和產業發展。由于區域發展目標與方向的不同,民族地區多個省份的相關行動各有側重,嘗試探索的發展模式也各具特色。廣西將深入實施教育科技人才支撐現代化產業三年行動。貴州省則格外強調大力實施理工科強化行動。海南省借助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等重點園區,提出探索形成“園區+科研+教育”海南模式。這些舉措將為民族地區促進自身發展,進而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提供支持。
民族地區的不少省份地處邊疆或者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各省(區)教育大會對此也重點關注。在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大會提出,要積極服務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和產教集聚示范區。海南省教育大會則提出,爭取更多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境外高校在瓊獨立辦學,加強“留學海南”品牌建設。在西北,由蘭州大學牽頭成立的“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已有近10年歷史,甘肅省教育大會進一步提出,要不斷拓寬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教育合作領域。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在全區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文化科教中心,提升新疆教育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
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守好安全底線、打造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更要通過教育綜合改革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民族自治區和多民族省份同樣對這些方面作出了規劃。站在新的起點上,教育強國建設進入蓄勢突破、全面躍升的關鍵階段。我們相信,在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指引下,民族地區教育強省的施工圖終將成為教育強省的實景圖,并最終匯聚為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動圖景。
責任編輯:吳紹芬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