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高毅哲)“當代青少年思維活躍,依賴網絡的特征日益凸顯。必須創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全面加強思政課建設,夯實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基礎。”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三中學副校長賀穎春建議,要立足“互聯網+”,提升思政課網絡教研室效能,加強網絡傳播手段運用,構建學校“大思政”良好發展格局。
“以我在的地方為例,我們依托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中小學研學基地、傳統文化非遺傳承人等力量,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各類社會實踐和研學旅行活動,引導廣大師生講好黨的故事、民族團結和生態文明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賀穎春建議,在用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要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故事中蘊含的歷史價值和精神力量,梳理凝練出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典型人物、變革成就,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要利用數字化手段為學校跨區域提供遠程教育資源,擴大資源共享力度。
賀穎春還注意到,由于教育觀念和知識水平的局限性,偏遠地區家長教育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在家中很少使用數字設備進行學習,而是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玩游戲和看視頻上,電子產品成癮現象較為普遍。“要發動各方力量加大偏遠地區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強合作交流,協同共促學生的健康發展。”賀穎春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