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形式,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與優勢。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成立以來,其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全球競爭力。本文結合該院的探索與成效,探討中外合作辦學賦能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路徑,以期為高等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創新思路和有益借鑒。

組圖:“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作者供圖)
中外合作辦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獨特優勢
中外合作辦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展現出獨特的中外資源融合優勢,其國際化基因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多維賦能。
在教學層面,通過引入國際前沿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如設計思維、精益創業等課程與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專業知識習得中同步培養多元思維。在實踐層面,中外合作辦學構建起全球聯動的資源網絡,通過與國內外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孵化器等平臺,支持學生將創意轉化為項目。同時,依托海外研習項目等,學生得以獲取跨文化市場洞察力,為創新創業奠定基礎。此外,中外合作辦學有利于整合中外多方資源,通過匯聚政府、高校、產業的力量,形成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孵化資金、技術指導等系統性支持,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這種“課程-實踐-生態”三維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扎實推動了雙創教育。
中外合作辦學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探索
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簡稱“瑪麗女王工程學院”)由西北工業大學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于2016年5月合作成立。學院不僅是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英兩校長期致力于材料學科國際交流合作的結晶。學院自2017年開始招收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的本科層次學生,充分利用中英優質教育資源,借助高水平國際科研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借鑒英國高等教育培養創新型本科人才的先進理念,學院整體引進英方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考核模式,依托雙方優質師資開展合作辦學,采用國際化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專業基礎和人文基礎,專業競爭力強,綜合素質高,能夠進行跨國學習、工作并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多維度完善頂層設計,開展適應“總師型”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瑪麗女王工程學院從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競賽項目培育、本科生導師與管理隊伍建設等多方面進行頂層規劃和整體推進,以點帶面、多措并舉,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依托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學院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支持學院每名學生在校期間參與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重要賽事。通過競賽培育一批高質量項目,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科研水平、創新能力及實干品格,夯實“總師型”人才所需的復合能力基礎,并依托中外合作辦學的平臺優勢,打造具有“總師型”人才培養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品牌。
一是設計“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斷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結合學院“四力融合”培養目標之一“創新創造力”培養,頂層規劃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以遞進式能力培養為核心,在大一階段重點關注并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其獨立思維;大二階段著重培養工程師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大三階段培養學生職業競爭力,提升其跨專業能力;大三、大四階段持續深化科研育人,依托學院本科生導師團隊匯集校內外優質資源,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增強創新創造能力。
學院通過多重路徑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課程設置方面,中外合作辦學通常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開設專創融合的特色課程。瑪麗女王工程學院開設了Egg-drop、西瓜蹦極、Materials Lab等國際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技能。實踐方面,學院協同海外頂尖實驗室及國內科技前沿企業聯合開展多樣化、多渠道的科研實習實踐,采用案例教學、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二是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力提供重要支撐。
學院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及“挑戰杯”等系列賽事列入年度重點工作計劃,針對項目申報、培育、答辯等各環節開展宣傳與輔導。目前,學院連續舉辦了三屆創新創業文化月活動,邀請行業和雙創專家開展前沿科技講座,邀請優秀獲獎選手進行經驗分享,組織學生參觀雙創基地,每年開展創新創業講座報告、項目輔導、科技創新競賽實踐等創新創業活動100余項,參與學生1000余人次,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同時,學院修訂了本科生綜合測評辦法,設置創新創業團隊獎學金,制定針對指導老師的獎勵辦法,提高師生參加雙創的積極性;并積極為學生匹配導師,提供專項資金和場地支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以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促進專業課學習,利用課題成果推動學生參與各項雙創賽事,依托“賽教融合-成果轉化”的驅動模式,讓學生在項目迭代中提升自身組織協調、語言表達和創新創造能力。
近年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成效顯著,學生累計獲得國際級獎項125項、國家級105項、省部級206項,獲獎人次超千次。在歷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學院本科生均表現優異,作為第一負責人斬獲主賽道金獎1項,國際賽道金獎11項、銀獎5項及銅獎24項,獲獎總數居全國中外合作辦學院校首位。
三是支持青年學子開展國際科研合作、國際市場拓展交流,助力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培養。
中外合作辦學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國際交流機會。瑪麗女王工程學院與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等簽署了本科生出國(境)交流項目協議,為學生搭建優質的學術交流平臺。同時,學院創設內容豐富的暑期訪學項目,通過海外名校研修、國際組織實習、跨境雙創項目等,每年輸送學生赴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浸潤式學習,開拓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勝任力。此外,學院還與英方母體學校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聯合創建本科生創新中心,共同支持并指導中外學生參加國際創新創業競賽。依托瑪麗女王工程學院校友會,成立新加坡、英國校友聯絡站,搭建全球校友資源網絡。
構建高效轉化生態系統,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瑪麗女王工程學院聯合地方政府與企業共建產業研究院和技術轉移中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將創新平臺與創業平臺深度融合,由創新意識啟發向創業實戰培育孵化過渡,讓學生擁有從創新思維邁向創業實踐的轉化能力。以創新基地為依托,開展系統化訓練,激勵學生加入雙創團隊,參與種子項目建設。
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樞紐,在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瑪麗女王工程學院依托國家大學科技園(簡稱“科技園”)、翱翔眾創空間等創新載體開展創新創業人才聯合培養,有效整合“政-校-企”資源,著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系統,推動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雙向賦能。其一,聯合科技園專業導師團隊共同設計創新創業課程,將產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等實踐要素融入教學環節,切實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其二,科技園為入駐的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場地及配套設施,降低了初創企業的運營成本;其三,科技園搭建專業的技術轉移服務平臺,提供涵蓋知識產權、法律咨詢、投融資等在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加速推動初創企業的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其四,科技園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吸引創投資本及社會資源向創新主體匯聚,構建要素完備、活力迸發的創新創業生態,為科技成果轉化營造良好環境。
數據顯示,近3年來,學院在科技園累計孵化項目14項,聯合申報立項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尤為突出的是,一支由學院大四在校生組成的創新實踐團隊已成功注冊成立公司,并與華為等多家知名企業簽訂技術開發合同,目標是實現科研成果產業轉化。
中外合作辦學賦能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啟示
在全球化與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憑借其國際化辦學特色與資源整合優勢,日益成為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陣地。通過構建跨文化課程體系、搭建多維實踐平臺、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了全方位支撐,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及全球勝任力。
面向未來,中外合作辦學應深入貫徹《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精神,以系統化改革創新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提質增效,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首先,強化戰略協同,與科技園、企業、政府形成協同機制,構建“教育-科研-產業”一體化發展生態。其次,優化課程體系,充分整合中外教育資源,邀請科技園專業導師參與完善創新創業課程設計,將科技前沿、商業實踐和跨文化管理等要素融入教學內容,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再次,深化產學研合作,強化與國際知名高校、跨國企業及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孵化器和創新中心,為學生提供深度實踐的平臺,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最后,完善政策支持,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提供孵化資金、稅收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保障。(作者程茵系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楊粉萍系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團委書記)
來源:《神州學人》(2025年第4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