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輛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一帶一路”的道路上飛馳,我們不禁思考:如何讓這些“渝車”背后的技術與人才,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怎樣憑借產教協同之力,為我國汽車產業“出海”提供堅實的人才與智力支撐?又該如何以教育為紐帶,推動中國汽車技術與文化在全球的傳播與交流?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渝車出海”產教協同建設項目,給出了令人矚目的答案。
“2024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重慶)——渝車出海之柬埔寨專場活動”上,重慶理工大學牽頭發起成立“面向‘一帶一路’產教協同共同體”。學校供圖第1眼TV-華龍網發
成立“汽車產教協同共同體” 打造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新范式
2024年11月10日,由重慶市教委指導、重慶理工大學主辦的“2024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重慶)——渝車出海之柬埔寨專場活動”在重慶山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場盛會宛如一座橋梁,連接起中國和柬埔寨的30余家高校與企業、100余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共同見證由重慶理工大學牽頭發起的“面向‘一帶一路’產教協同共同體”的誕生。
這一共同體的成立絕非偶然,它是重慶理工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主動謀劃“教育出海”方案的生動實踐。在共同體的框架下,成員們宛如緊密協作的齒輪,在技術研究、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與海外利益維護、國際發展戰略等多個關鍵領域定期溝通討論。企業的需求如同強勁的引擎,推動著科研平臺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刻變革。在共同體的牽引下,重慶理工大學與賽力斯集團成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重慶理工大學與賽力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學校供圖第1眼TV-華龍網發
為了確保教育資源與“渝車出海”的實際需求精準對接,共同體成員深入調研,結合“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環境、政策、知識產權等因素,針對性地開發課程內容。從汽車技術的前沿理論到實際應用中的操作技巧,從國際市場的法律法規到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課程內容豐富且實用。
同時,共同體還為成員單位提供全方位的培訓服務,涵蓋人才培養、技術咨詢、知識產權保護與海外利益維護、不同國家地區的汽車政策、國際化發展戰略規劃等多個方面。在這里,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汲取到最新的知識與經驗,成長為有技術、懂法規、能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重慶理工大學-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現場。學校供圖第1眼TV-華龍網發
深化技術合作 加速“渝車出海”本土化進程
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重慶理工大學深知這一點,依托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高端平臺,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如柬埔寨、匈牙利等多國的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
就在本月,重慶理工大學與廣電計量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簽約活動暨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測試技術創新論壇在兩江校區舉行。雙方共建熱管理聯合實驗室,推動校企合作升級。未來,雙方將在科研開發、標準制定、成果轉化、人才培育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長期性合作,探索“產、檢、教”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打造重慶校企合作新標桿。
這只是重慶理工大學技術合作的一個范例。在智能駕駛、能量管理、整車熱管理等關鍵共性技術領域,學校與合作伙伴并肩作戰,如探險家在技術海洋中探索前行。他們共享技術成果,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同時,針對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結合“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需求,制定渝車品牌及電驅、電控、動力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研發方案。通過深入調研和技術研發,讓產品契合當地市場,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在過去一年中,重慶理工大學主持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相關的企業科研項目6項,聯合柬埔寨GTV MOTOR等公司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合同金額達752.2萬,發表國際期刊論文40篇,申報專利10項。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了學校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實力,更為“渝車出海”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學生在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與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中榮獲佳績。學校供圖第1眼TV-華龍網發
培育專業人才 助力“教育出海”揚帆遠航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石,重慶理工大學深諳此理,在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上多管齊下,搭建國際交流平臺。過去一年,8人次赴日本九州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參與國際交流,他們化身文化使者,傳播中國汽車技術與文化,帶回國際先進理念與經驗。學校還主持或承辦國際會議1次,在意大利ICEIV等國際會議上作報告8人次,在國際學術組織任職及擔任國際期刊編委5人次,主辦或承辦“渝車出海”海外利益維護論壇1次。這些活動提升了學校國際影響力,為師生提供了與頂尖學者交流的契機。
在“渝車出海”進程中,技術合規、知識產權、數據安全等問題不容忽視。重慶理工大學與合作伙伴攜手研究,助力新能源汽車技術認證,探討數據收集與跨境傳輸要求,建立法律法規知識庫,為產品研發提供政策指導與法律風險評估,構建海外利益保護機制,有效預防潛在風險。
為實現“教育出海”,重慶理工大學成立教育研究中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高校合作,共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教育研究中心。向共建國家輸出汽車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涵蓋理論和實踐課程,結合當地環境、政策等開發課程與實踐項目教學資源。同時搭建數字平臺,提供數字課程與資源共享。過去一年,建立《國際市場營銷》雙語產教融合課程1門,開發案例集1個。
在產教融合特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重慶理工大學依托教育部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學院等資源,在“一帶一路”國家高校建設和運行相關專業,增加國際合作辦學、訂單式培養等留學生培養模式。通過多種培訓形式,在整車熱管理等方面建立汽車出口人才培養機制,每年不定期開展培訓。今年7月,將聯合多所院校和公司為柬埔寨30余名學生、企業員工開展汽車專業培訓。
此外,根據合作國家和地區的實際需求,為不同層次人才制定培訓課程和培養評價體系。對于學歷生,推進交換項目、游學計劃等短期留學項目,提升專業國際知名度;對于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強技術類專業招生和國際交流,提供管理課程和實踐機會,促進校企合作。為保證培養質量,建立針對不同人才的評估機制。2024年,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并完善留學政策,海外留學生招生人數達38人。針對來華留學生、中國“走出去”企業外籍員工及國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管理人才,制定差異化教學策略,構建系統、專業培訓體系。2024年,開展“2024年‘一帶一路’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中高級管理人員研修班”等培訓2次,累計培訓245人次,培養海外技能人才120人次。
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渝車出海”產教協同建設項目,以“渝車”為依托,以產教協同為助力,在搭建合作橋梁、深化技術合作、培育專業人才等方面成效顯著。它不僅為我國汽車產業“出海”提供有力支撐,也為“教育出海”樹立新范式,在國際舞臺上彰顯了中國汽車教育與產業的強大實力與無限潛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