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陳俠)“孩子青春期溝通像‘血栓堵塞’?”“如何點燃孩子內心動力?”面對萬千家長的焦慮,山東省濟南三中黨委將破解家庭教育難題視為檢驗清廉學校建設成效的標尺。近日,該校黨委依托“雙報到”機制,聯合6家社區及高校力量,聚合心理、教育骨干教師,成立公益性質的“育見心安家庭教育成長聯盟”,架起“成長燈塔”。
2024年初,學校調研發現,超80%家長存在“育兒焦慮”,近40%親子沖突源于溝通不暢。家長劉女士曾因兒子沉迷游戲摔碎手機,“那時候覺得孩子是故意跟我作對,孩子只要一放假,家就成了戰場。”劉女士回憶道。
“家庭教育不是孤軍奮戰的戰場。我們有責任用專業力量搭建‘不設圍墻的家長學校’,讓清廉底色體現在破解民生難題的擔當中。”濟南三中黨委副書記、校長宋金波說。
“育見心安家庭教育成長聯盟”構建了面向教師、家長、居民的“三位一體”服務模式,織就一張覆蓋全域、響應迅捷的“支持網”。
在“最愛不過我懂你”講座上,彭保華老師用“前額葉發育滯后”理論解釋青春期行為,讓劉女士恍然大悟。她改用“十分鐘冷靜法”,兒子竟主動制定游戲時間表。類似轉變已記錄270余例。
“這是我為您家庭定制的‘三步修復方案’。”在秀文社區的咨詢室,彭保華老師為焦慮的家長詳細拆解,從緊急止損、重構互動模式到植入“微成就”。個性問診、深度溝通,讓家長重拾信心,讓聯盟在社區扎下了深根。
一個深夜,“家庭教育行動派”微信群“叮咚”作響。家長“大文”緊急求助:“孩子三年級就厭學,不帶書包,不說話,情緒低落,怎么辦?”專家團隊化身“云端園丁”,第一時間回應指導。“線上+線下”在線的“成長守護站”,讓專業陪伴時刻相隨。
在一場“家長現場問答會”上,“說出孩子最近哼的三首歌”難倒43%家長,讓許多家長意識到“不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以前育兒像‘盲人摸象’,現在專家在家門口,還是免費的‘及時雨’!”家長劉春紅說。
“育見心安”聯盟的每一次綻放,都浸潤著濟南三中“清廉學校建設”的純凈基因。所有講座、論壇、咨詢皆由聯盟成員義務奉獻,恪守“零收費”鐵律。
多次參與活動的丘山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馬靜說:“‘育見心安’聯盟是濟南三中奉獻社區的又一座‘連心橋’,專業、公益、有溫度,彰顯了學校深厚的教育情懷和社會擔當,是其清朗校風向社會延伸的最美注腳。”
“聯盟是將‘心事清單’變‘履職清單’,攻下‘問題山頭’為‘育人高地’的關鍵落子。”濟南三中黨委書記姜明表示。濟南三中正以清廉為底色,持續筑牢家校社“同心圓”,為高質量教育生態注入“清”動力與“心”能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