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晨)近日,在位于杭州的百世供應鏈云倉內,煙臺職業學院學生正手握智能化數據采集設備,挑戰每日五六百單倉內分揀任務,深度參與貨物查驗、二次分揀、系統錄入等供應鏈倉儲作業全流程。這是煙臺職業學院經濟貿易系與百世聯合推出的“金種子”人才培養計劃的一幕。
今年5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明確將加強數智供應鏈人才培育列為主要任務之一,提出增強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數智供應鏈人才供給,打通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斷層,為供應鏈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核心人才支撐。
這一政策導向,直指物流行業的人才短板。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到2025年,物流相關崗位缺口將達43.7萬人,高素質物流人才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物流行業數智化升級的關鍵瓶頸。在此背景下,百世聞令而動,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定制化課程開發、雙師型導師隊伍建設等多元舉措,有效破解物流人才困局。目前,百世已與全國2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通過合作辦學、崗位實習、優秀畢業生輸送等多種模式,打造從人才培養到崗位適配的全鏈條體系。
在協同育人層面,校企構建課程共建、實踐共育、崗位共融模式。百世與國內多家院校聯合開發高質量課程,將企業在智慧倉儲、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的實踐經驗融入教學內容。為解決“課堂知識與崗位需求脫節”痛點,百世進一步將合作延伸至產業學院與生產性實訓中心建設。
2020年,天津交通職業學院與百世共建首家“百世物流科技產業學院”,此后陸續聯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計劃在全國打造10個類型的生產性實訓中心。中心以“校中廠”模式運營,引入百世真實商業項目,讓學生在實訓中實現“學習即工作”無縫銜接。此外,百世通過院校合作定向吸納優質畢業生,依托吉利、歐萊雅等企業商業項目,開辟學生就業通道,實現人才供需精準對接。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中國企業出海步伐不斷加快。百世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機構指導下,牽頭成立“全國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產教融合共同體”“中國—東盟邊境物流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多個重要平臺,匯聚院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資源,搭建國際物流人才培養“橋梁”,促進國內外物流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自2023年起,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物流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院校聯合百世,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7個國家建立海外物流人才培訓基地。其中,百世作為技術支持方深度參與的烏茲別克斯坦魯班工坊項目,是魯班工坊中唯一的物流類項目,通過提供基于真實崗位的實訓課程、協助打造國際化雙語教材等,為當地培養適配現代企業需求的物流人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