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明)9月27日-29日,中國教育學會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專業委員會2025學術年會暨第四屆理事會成立大會在江蘇省揚州市召開。來自全國26個省(區、市)的專家學者,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門、高校、研究機構、社會機構的代表及揚州市教育系統的代表等近500人參加了年會。此次學術年會圍繞“現代教育制度視域下的校家社協同育人”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學術年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揚州市教育局局長殷元松主持了會議開幕式。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翟博在開幕式致辭中圍繞年會主題,對專委會工作提出三點期待:一是把握時代脈搏,深刻認識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戰略意義;二是聚焦重點任務,破解實踐難題,錨定機制創新這一核心;三是深化開放共享,講好協同育人的中國故事。
揚州市副市長劉流出席了年會并在致辭中強調,揚州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更加暢通高效的校家社合作平臺,推動形成目標一致、內容銜接、功能互補的育人新格局,推動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增強育人活動的實踐性與感染力,并強化隊伍建設,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生態。
江蘇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焦偉表示,江蘇教育系統近年來積極探索構建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構建校家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新格局,為教育強國、強省建設注入更強動力。
新任校家社協同育人專委會理事長、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授吳重涵提出,新一屆專委會將致力于緊跟時代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勢,把教育強國建設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和校家社協同的事業推進統籌起來,在國家戰略大局當中自覺思考、主動謀劃,堅持以學術為本,凝聚和形成多學科理論創新隊伍和多層次、多部門、多機構的實踐創新隊伍,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做出積極貢獻。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揚州市“完美教室”項目啟動儀式,項目通過構建班級文化系統、課程體系等“五個一”建設,自下而上推動育人方式變革。
在會議的主旨報告環節,十余位來自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本土理論體系與實踐創新及新時代背景下的育人難點、熱點問題進行了主題發言,給參會者帶來思考與啟發。
如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謝維和通過真實案例分析,提出三點體會:校家社協同育人是一門科學,需要深入研究,發現其中的規律;協同育人模式呈現多元化特征,必須因地制宜;協同育人實踐體現了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要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從當今的教育內卷現象引入,指出孩子心理疾病往往源于忽視心理發育規律的養和教,應關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大腦發展規律、心理發展特點及需要的支持。她強調,調整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不用太多說教,而應從生理、身體感受入手,通過運動、舞蹈等來幫助兒童青少年身心得到協調發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聯體”建設、兒童友好環境構建等都是此次會議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雄深度闡述了家庭、學校、社會的邊界與功能,解讀了協同育人中“平等的協同關系”“雙向的溝通路徑”“持續的協同機制”三個關鍵詞。南京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繆建東系統梳理了“教聯體”建設的內涵價值,并提出了“教聯體”建設的方法路徑。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提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復雜,應從改善孩子的教育生態出發,重塑孩子的童年生活,并結合調研數據指出,目前亟需構建專業、系統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此次大會開設了七個分論壇,來自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及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聚焦“區域教聯體建設的實踐創新”“學校協同育人的整體推進”“協同育人的組織變革與機制創新”“聚焦痛點問題的校家社協同”等議題,從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的多個維度展開了深入交流與分享。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