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阿妮爾 通訊員 吳奕)“保持間距,跟上節奏!”清晨6點30分,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班47名大一學生組成四路縱隊,開始2公里晨跑。輔導員徐婕靚在隊伍前方,邊領跑邊提醒。
今年,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推行“兩親四進”計劃:輔導員開展全天候、沉浸式陪伴活動,通過親眼目睹、親耳聆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通過進宿舍、進課堂、進食堂、進操場,把學生個性需求轉化成集體成長方案。如今,這場從晨曦到星辰的陪伴已經成為該學院的常態化機制,每位輔導員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
“編程練習難不難?高等數學有疑問嗎?”“社團活動和晚自習沖突,可以提前標出自學難點,晚自習任務完成了就可以去社團活動啦。”在食堂,徐婕靚常和學生邊吃邊聊。專業課上,徐婕靚坐在最后排聽課,記錄課堂情況;課間又觀察學生演算的草稿紙??吹浇粚W生在例題前蹙眉,她又與授課教師溝通起來。
6點30分到21點30分,15個小時陪伴后,徐婕靚開出了精準“藥方”——推行“1+2”互助制,1名老生帶2名新生;每周三晚自習加開實驗預習課?!巴瑢W們跑步時的節奏、課堂上抬頭的頻率、思考時的皺眉、作業中的改動,都是工作‘晴雨表’?!毙戽检n說。
電氣(卓越)2501班周子越告訴記者,輔導員的全天陪伴,一開始讓他有點不自在,但是發現老師確實是為了學生好,上課也不好意思走神了。“跟著老師晨跑,精神頭兒更足了?!彪姎猓ㄗ吭剑?502班學生陳天樂說。
“坐在辦公室看考勤數據,不如和學生一起上堂課、跑場步、吃頓飯來得真實。”“兩親四進”計劃倡導人、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葉濤表示,深入學生學習生活一線,可以讓輔導員既發現現實問題,又找到工作改進方向,推動學生工作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服務”,切實提升育人的溫度與實效。
一天的陪伴后,每位輔導員都要寫下陪伴日記——教室后排座位上總是固定座次、固定人群,得提醒任課老師提高對后排學生的關注度,增加隨機點名、課堂互動環節;學生缺乏規律運動,久坐、熬夜現象普遍,那就在線上發起“21 天運動打卡挑戰”、組建“運動興趣社群”……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