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特約通訊員 李海)“收玉米嘍!”“打谷子嘍!”金秋的云南丘北普者黑,稻浪翻滾,玉米挺立,丘北縣第二小學上千名小學生在田間地頭忙碌著。收割、脫粒、搬運……孩子們動作嫻熟,笑語盈盈,廣袤的田野成了生動的勞動課堂。這是該校戶外勞動實踐基地的日常一幕。
近年來,丘北縣第二小學依托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濕地公園——普者黑自然資源優勢,構建了貫穿四季的勞動課程體系——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學生們在完整的農事周期中體驗著勞動的艱辛與喜悅。
為增強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該校設計了分層實踐方案。學生們可以根據年齡特點和興趣選擇勞動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插秧、除草、收割、打谷等農事。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勞動技能,更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了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情感認同。
作為“五育”并舉的重要抓手,丘北縣第二小學通過“校內勞動基地+校外實踐基地”雙輪驅動,推動勞動教育常態化、系統化。學校開辟了班級責任田,建設了農具展覽角,同時與普者黑生態農場建立合作,讓學生在校內學習農耕知識,在校外提升實踐能力,實現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
“田野是最生動的課堂,實踐是最深刻的教育。”丘北縣第二小學校長王愛云說,學校將勞動課開到田間,就是希望在孩子們心中深翻泥土、播種信念,讓他們從“知辛苦”到“懂珍惜”,從“會感恩”到“有擔當”。

丘北縣第二小學校學生在普者黑勞動實踐基地打谷子。張旭東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