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布了《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八個問答,幫助大家全面了解方案的核心要點。
一、方案出臺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高中階段教育對下牽引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夯實“基點”意義巨大;對上肩負著增強高等教育發展后勁,支撐“龍頭”的作用。辦好高中教育對建設教育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上海普通高中發展進入到新階段,面臨“擴優”和“提質”并重的發展任務。一方面適齡學生普通高中入學數量持續攀高,普通高中學位供給面對較大壓力,需要系統籌劃,盤活教育資源,以應對入學過峰挑戰。另一方面老百姓對優質高中需求不斷增強,需要激發每一所普通高中辦學活力,讓每一所高中能夠獲得發展機會,增強其教育服務功能,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持續進步,成為最好的自己,實現“更公平優質”的教育。
二、方案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方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堅持辦好每一所高中、育好每一位學生,整體推動高中學校擴優提質為主線,致力形成“布局合理、分類協同、特色鮮明、評價科學、治理現代”的普通高中發展新常態,讓每一所高中都有“增值跑道”,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成長賽道”,建成與教育強國要求相匹配、與上海城市定位相適應,讓人民滿意的公平、優質、多樣的高中教育。
三、方案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一是“擴資源”。通過高起點新建、改擴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學,挖潛擴能,加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通過加強薄弱高中建設、試點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建設科學高中、推進職普融通等試點,豐富高中特色發展的類型,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可供選擇的教育。
二是“夯內涵”。以“分類+增值”的方式激發每一所普通高中辦學活力,抓住育人關鍵環節提升立德樹人和因材施教能力,促進學校的內涵生長,實現普通高中“更公平、更優質”的發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構建“五育”融合育人體系,健全學生發展指導體系,推進素養導向教學改革,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校長領導力,打造適應高中發展新常態的教師隊伍,創新師資流動機制;加強數智技術賦能高中發展,構建數智賦能教學新范式,夯實智慧教育基礎,提升師生數字素養。
三是“促協同”。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優化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共營開放協同的育人生態。
四、方案提出的“試點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支持優質高中向下延伸、優質初中向上延伸辦學,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貫制學校”,怎么理解?
這是落實“優化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布局和育人方式改革國家戰略”的具體舉措之一。
一是實現資源彈性優化與充分利用。從中學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來看,教育資源的精準供給面臨著學齡人口“梯次達峰”的壓力和挑戰。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貫制學校,結合學齡人口變化趨勢適時調節不同學段規模,在學位供需波動時更具彈性,也能促進跨學段實驗室、圖書館、劇場、特色課程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避免教育資源的不足或浪費。
二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持續探索。一直以來,上海部分學校探索長學制貫通培養并取得了系統性的工作經驗,方案提出試點長學制貫通培養,是在已有工作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通過構建一體化培養鏈,讓學生成長路徑更連貫,提升人才培養的整體效能。長周期貫通培養的實質是對課程進行統一設計,實現資源的貫通使用,并非取消中考。
五、為什么要開展“新優質高中成長項目”試點?
“新優質高中成長項目”,主要是針對辦學基礎較弱、發展主動性較強的高中,以新的質量觀為引領,以面向全體學生、多元辦學、注重進步、穩健發展為愿景,通過精準識別與結對幫扶、資源與政策傾斜、多維評價激勵、系統支持與主動發展相結合等策略,幫助學生實現學業增值、情感增進、幸福增強。實施該項目在于激活每一所普通高中的內生發展動力,抬高底部,提升普通高中整體質量,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促進高中教育更加公平優質。
六、為什么要發展科學高中?
科學高中是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重要類型,是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載體,承擔著為未來科創人才成長奠定基礎的重要使命。
開展科學高中建設試點,通過系統性改進學校科學教育育人方式,完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提升教師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優化學習空間和設施設備建設,統籌利用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服務學生成長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一個貫通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全新育人生態,培養具備扎實科學素養、卓越創新能力和深厚人文底蘊的未來創新人才預備隊??茖W高中建設既著力于面向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培育,也致力于科創人才早期培養,通過厚植科學教育沃土,讓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七、提升校長和教師隊伍育人能力方面有哪些主要舉措?
一是提升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校長必須“扎根課堂”,形成校長扎根一線的教學領導生態。
二是打造適應高中發展新常態的教師隊伍。聚焦育人方式變革,重點提升教師新教材使用與教學變革一體化實施、學生發展指導和創新教育能力。同時圍繞新課程新教材高質量實施要求和學生高階學習需求,市、區、校協同,打造學科教學研訓中心,使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孵化器。
三是創新教師流動機制。統籌校長和教師流動,深化組團式幫扶,彌補薄弱學校短板,縮小不同學校、區域間的教育差距,促進教育資源均衡,提升整體教育質量。
八、如何激發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
方案設計了新優質高中成長項目、高水平特色發展項目、學科高地建設項目、創新引領改革項目4個重點改革試點項目,引導高中學校在承擔主要任務的過程中,聚焦其中的重點難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探索、攻堅克難。重點改革試點項目面向全體學校,每一所學校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賽道”和生長點。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