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4.9,右眼5.0,比上學期各漲了0.2!”近日,在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彭澤中學視力篩查現場,初二學生王鑫高興地蹦了起來。這份喜悅的背后,得益于巨野縣歷時3年構建的“學校—家庭—社會”三維聯動的近視防控體系。
2023年,巨野縣出臺《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將其納入民生工程和“健康巨野”的重要內容,明確教體、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職責,建立“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近3年來,巨野縣投入專項資金為全縣中小學改造教室照明系統,配備標準視力檢測設備,確保教室采光、照明、黑板反射比等指標100%達標,通過動態調節燈光的色溫和亮度,有效緩解學生用眼疲勞。
同時,巨野縣引入“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平臺”,通過數據賦能促進精準防控,實現全縣學生視力檔案電子化、動態化。每學期開展兩次視力篩查,系統自動生成“紅黃綠”三色預警,對近視風險較高的學生推送個性化干預方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縣中小學生總體近視率同比下降2.3%,實現了自2022年監測以來的“四連降”。
學校是近視防控的主陣地。“以前,下課鈴響的時候,老師還在‘意猶未盡’地講課;現在,課間必須組織學生到操場上‘目’浴陽光。”巨野縣麒麟鎮楊官屯學校體育教師趙連俊介紹,學生每天戶外活動時長、遠眺次數等數據,生成班級排行榜。
今年,巨野縣教體局深入推進“五個一”工程,即每日一次眼保健操、每周一節護眼課、每月一次主題班會、每學期一次專家講座、每年一次視力健康評比,將視力保護融入日常教學,并創編了《愛眼三字經》,讓“一尺一拳一寸”成為校園新童謠。
鳳凰街道彭澤小學開發“眼睛的秘密”校本課程,通過動畫演示、實驗模擬等形式,向學生普及近視成因、危害及預防知識;同時,成立“護眼小衛士”社團,學生自編自演《護眼歌》《眼保健操》等節目。田橋鎮中學將“大課間”升級為“護眼運動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遠眺訓練、戶外游戲,讓眼睛在運動中得到放松。今年,巨野全縣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提升至38%,近視發展速度明顯減緩。
針對“學校5天減負,家庭周末兩天增負,一周下來等于零”的現象,巨野縣大力推動家校共育形成閉環,創新推出“家庭護眼導師”制度:由班主任、校醫、家長代表組成“護眼小隊”,每學期開展3次入戶指導。
核桃園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小諾(化名)曾因沉迷平板電腦,導致半年近視增加150度,小諾媽媽在導師建議下,改用“20—20—20”法則(用眼20分鐘、遠眺20米、堅持20秒)的方法調節,并每天陪小諾打羽毛球。堅持3個月后復查,發現孩子近視度數零增長。“現在,孩子主動提醒我們到點就關燈睡覺,成了家里的‘護眼小警察’。”小諾媽媽說。
巨野縣還積極整合社會資源,構建“醫教結合”“體教融合”的近視防控網絡,與專門眼科醫院建立合作機制,組建“護眼專家團”,定期入校開展義診、舉辦講座。團縣委、縣婦聯聯合愛心企業在全縣打造17個“愛眼小屋”公益站點,建立“一生一策”干預檔案,為學生免費提供視力檢測、護眼科普等服務。同時,引入AI視力篩查系統,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快速檢測學生視力,篩查效率提升60%。制作《保護視力從我做起》公益廣告,在電視臺、公交車載電視循環播放;開展“愛眼日”“無屏日”等主題活動,發放宣傳手冊5萬余份。巨野縣融媒體中心開設《醫言醫語話健康》專欄,邀請眼科專家在線答疑,單期節目最高觀看量突破10萬人次。
巨野縣永豐街道騰飛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澤(化名)的視力變化,是全縣近視防控成效的縮影。2023年,小澤因長期使用平板電腦學習,視力下降至0.4,被列為“紅色預警”對象。學校立即啟動干預方案:將他的座位調整至教室前排,安排體育教師指導他開展羽毛球訓練;家長為小澤定制了防藍光眼鏡,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每日保證2小時戶外活動。一年后,小澤視力穩定在0.8,成功摘掉了“小眼鏡”。
像小澤這樣的案例在巨野縣并非個例。今年以來,巨野全縣共有1200余名近視學生通過綜合干預實現視力穩定或改善,其中320名學生視力恢復正常。
“守護孩子的眼睛,就是守護民族的未來。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從政策保障到課堂實踐,從校園行動到社會聯動,全方位、多維度為青少年近視防控保駕護航,讓每一扇‘心靈之窗’都清澈明亮,映照出希望之光。”巨野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段紅兵表示。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田思凱 趙言言)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