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累計捐助獎助學金8萬多元,籌集善款10萬多元,募集衣物6000余件,實名資助新疆、湖北、湖南等地的160名孤殘兒童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年前,關于范尉的新聞專題報道獲得公眾廣泛關注,描述他事跡的紀實報告文學在全國出版發行。在這個高光時刻,他卻消失在公眾視野。
這位集“最美新疆人”、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四屆“道德模范”、2014年“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年度十大人物”、2015年“湖北職教之星”等眾多榮譽于一身的人,哪里去了?
再次定焦的“聚光燈”——“百年樹人變得非常的具象化”
2024年,湘南學院口腔醫學專業教師范尉因在湘南學院籌建申報全國首個口腔醫學本科而重回大眾視野,此前,他已主動“隱身”近10年。
范尉在湘南學院為人所知,最早是因為他為學生們做考研的輔導。作為狀元榜上的常客,他的輔導成果也相當有說服力,而這樣的付出卻是完全免費的。
既無需揚名,又不求錢財,所為何來?
2014年畢業于新疆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的范尉,在2016年便獲口腔醫學主治醫師,但他并未和同學們一樣,前往大城市賺取高薪,而是回到家鄉郴州,為當地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籌建口腔醫學專業。
創辦口腔醫學專業的困難,遠超他的想象。整個學校,他是唯一的口腔醫學老師,與申報專業所需要的師資條件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但范尉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白天,他精心備課,給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上課。在課堂上,他不僅傳授專業知識,還飽含深情地講述公益的意義,分享家鄉的現狀,希望這些學生能將公益理念牢記心中。課后,他顧不上休息,又開始四處奔波。他積極聯系各地專家,誠懇請教,邀請他們為專業建設出謀劃策;同時,他還不斷地與學校領導溝通,爭取學校在師資、資金、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的支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23年,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終于成功申報 “口腔醫學本科專業”!
牙齒里的一顆種子——“童年的夢長大了”
跟牙病死磕,是范尉自小的理想。范尉心中的理想之火,便是因一場雨而燃起,至今不熄。
1987年,范尉出生在湖南郴州汝城縣的貧困山村。那里的山水雖然秀麗,卻沒能給這個小家庭帶來富足的生活。小時候的范尉身體孱弱,疾病如同惡魔般頻繁地糾纏著他。
記憶中,母親總是背著他,在蜿蜒的山路上艱難前行,只為尋得能開藥方的郎中。有一次,去看病的途中,天空突然烏云密布,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母親急忙拿出塑料布,緊緊地將他裹住,背在背上,再把珍貴的草藥小心地護在懷里,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雨中蹣跚趕路。那一刻,他小小的心靈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看病是如此艱難,“我以后一定要當醫生,幫助像我這樣的孩子!”
時光匆匆,多年后,范尉從新疆醫科大學碩士畢業。此時,眾多名校和大醫院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給出的條件十分誘人。然而,家鄉的現狀卻讓他無法釋懷。爺爺病重時,家鄉醫院受限于醫療技術,對爺爺的病情束手無策;外婆為了看牙,凌晨就要去排隊,那艱難的場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家鄉培養了我,現在是我為家鄉出力的時候了!” 懷著這樣的信念,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那些令人心動的機會,回到了郴州。
他深知,要從根本上改變家鄉醫療落后的現狀,培養專業的醫學人才是關鍵所在。于是,他入職湘南學院,懷揣著創辦口腔醫學本科專業的夢想,希望為家鄉培育更多優秀的醫生。
“繼續做那些艱難但正確的事”
作為學科帶頭人,范尉對學生們有自己的期待。
“一進入校園,我就跟他們講,可以開始自己的職業規劃了。”做學生的航標燈,范尉認為教師責無旁貸。“當個好醫生是最基本的,考研走專家的路,肯定要難一些,其實這一行,學而優則仕,也是很多人的選擇。”范尉驕傲地表示,如果和他一樣,選擇服務家鄉,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等到2028年,我們專業就有第一批本科畢業生了。”如今,口腔醫學專業申報成功,家鄉的口腔醫療技術水平在他的帶動下有了質的飛躍,他教過的臨床醫學學生也有留在了家鄉為山區健康服務。范尉想,母親如果知道他留在老家,可能會又氣又驕傲吧。
這些年,范尉獲得了很多榮譽,但面對這些褒獎,他總會想起山區的老家,想起那些默默付出的平凡草根英雄。他覺得,人生的價值在于堅持去做那些難而正確的事,追尋自己的初心。(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趙偉 曾嶸)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