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尹曉軍 特約通訊員 葉祥元)最近一段時間,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苑實驗小學五年級(2)班班長、學習委員孫小洋拾金不昧的事跡在網上“火”了。原來,她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撿到了一個手包,里面有鑰匙、現金還有身份證等物品。那天天氣不好,刮著大風,但她卻耐心在原地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失主到來,歸還后才回家。
“孫小洋同學身上真實、集中地展現了新時代小學生應該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綻放。她是學校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學生代表,是涼州區‘金種子工程’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涼州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發壽告訴記者。
如今,在涼州區,“金種子工程”實效凸顯,類似“日行一善”的例子不勝枚舉。近年來,該區以特色校園創建為抓手,打造特色,于潤物無聲處、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心靈。同時,以德育為學校發展基礎,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德育網絡,用“金種子工程”的德育力量浸潤學生心田,讓“金種子”在常規、平實、樸素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在具體實施中,涼州區中小學注重校園每個細節的設計,建設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等特色文化。與此同時,各校利用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等,積極開展養成教育、成長教育、環保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并把這些活動延伸到家庭,通過引、講、寫、做、說等步驟,讓家長參與到互動活動中來。
永昌鎮山高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前幾年由于辦學條件落后,生源流失嚴重。得益于“全面改薄”項目,該校建起了新的教學樓,配齊了功能室,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為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山高小學決定從特色校園建設入手,充分利用校墻、過道、樓梯、走廊,懸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主題宣傳、講文明樹新風宣傳等牌匾,讓“金種子”文化彌散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學生每天都能在身邊聽到、看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洪祥鎮陳家溝小學,記者看到另一番場景。正值該校大課間活動,孩子們在操場上歡快地打起安塞腰鼓,左右跳躍,騰空起舞,沉浸于快樂的海洋中。校長董武文自豪地說:“我們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學生興趣愛好,因地制宜開設了經典詩文閱讀、安塞腰鼓、美術、舞蹈、音樂、電腦繪畫等社團組織,并且發展成為校本課程,有序開展活動,陶冶了學生情操,也張揚了學生個性,學校也形成了品牌和特色。”
楊發壽介紹說,涼州區以“金種子工程”為主線,圍繞學校課程建設,把“金種子工程”納入到學校課程建設體系,依托社團活動等,讓學生不斷豐富知識、拓展技藝,并使之成為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升學生文明素質的重要陣地。
據統計,目前,涼州區中小學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涵蓋體育、藝術、語言、科技、綜合、實踐等六大門類32種,實現了“生生有特長,班班有特點,校校有特色”的目標。
在實施“金種子工程”過程中,涼州區還倡導全體教師提高自身素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區教育局要求全體教師率先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和價值內核,做到真學、真懂。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教師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用自身的模范行為和高尚人格去感召學生、教育學生,從而帶動學生、激勵學生。
“近年來,伴隨著特色校園創建活動的開展,‘金種子工程’在中小學落地生根,讓每一個孩子從小懂得建設美麗家園、擁抱美好人生需要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他們逐漸成長為素質優秀、適應社會、生命力強的‘金種子’,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楊發壽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5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