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是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學科專業是現代大學的立學之本、教學之范。學科專業目錄的調整與優化關系到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關系到教育教學資源的配置和協調,關系到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也關系到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與協調。培養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學科專業的設置是否合理。科學設置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優化結構、提高質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基本保證。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需求及時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是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體現。學科專業是人類知識體系的劃分,既體現著人類知識發展的成果與知識邏輯,也體現著經濟社會變化的需求與社會邏輯,學科專業的設置是兩種邏輯的辯證統一。學科專業設置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與變化的外部需求和知識增長的內部需要,開放靈活地調整學科專業,既能夠實現學科專業自身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
近10年,我國調整人才培養類型,進一步加大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規模,特別是加快發展了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滿足了經濟社會各領域對于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國家戰略需要,2021年超常規布局集成電路、公共衛生等人才培養專項,采取專門措施加強中共黨史、考古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急需學科專業建設。這些都是以經濟社會發展引領學科專業設置調整的生動體現。
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但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若干重大現實問題與挑戰。面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及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新挑戰,必須堅持以經濟社會需求為導向引領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培養更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面向經濟社會需求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要構建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的長效機制。一是堅持學科設置的科學性與適應性的辯證統一。在一級學科設置方面,應堅持宜寬不宜窄的原則,突出寬口徑,以利于增強學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后勁;在專業學位類別設置方面,突出精準和靈活,以利于增強學生在實務部門工作的職業勝任力。二是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自主權。進一步放權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學科專業,同時明確各單位自主設置學科專業的規范程序。三是建立并逐步完善“獎優退劣”的激勵機制,提高學科專業設置的質量,促進結構優化與質量提升。四是根據不同時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產業調整、就業崗位變化等情況,健全專業預警機制。建立學科專業調整與畢業生就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資源配置和經費投入的聯動機制,使“入口”與需求和使用相匹配,提高學科專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五是適當壓縮學科專業調整周期。目錄修訂周期過長,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回應不夠及時,可由原來的10年調整為5年。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科專業目錄調整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必須遵循知識增長規律與教育教學規律。學科是學者在解決人類共同的科學問題與實踐問題中,逐步形成了新的概念范疇、理論體系與研究范式,這才標志著一門新學科的形成。學科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科學發展的過程,是知識增長水到渠成而非人為設計的結果。學科專業不是簡單的人為設計,更不是由某些部門、機構或者個體所決定的,不能把行業人才需求簡單等同于學科專業設置,更要堅決反對為了個人或小群體利益而人為設計和規劃所謂的“學科專業”。
(作者單位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3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