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當前,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與此同時,面對新時代、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還存在教師素質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的現象。特別是師范類本科高校,存在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為原點而派生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在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師范類本科院校應當怎樣創新教師培養形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以“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為培養目標,師范類本科專業如何實現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愿景?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時代訴求和問題意識的反思之下,齊魯師范學院為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解決“知識范式”視域下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性問題,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的目標追求,立足長期以來的教學改革探索和教育實踐反思,從教育哲學的角度,提出以“能力范式”為引領,深入推進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的教學改革理念和教育實踐。
簡而言之,所謂高等教育階段人才培養的能力范式,與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的系統性為原點而派生的固化、靜態、單向度的育人模式在育人理念方面有顯著區別。特別是以能力范式為引領的師范類本科人才培養,其核心要義是既強調師范生培養的內在要求,又強調當前師范類專業認證“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例如,在培養機制方面,立足師范院校、師范專業,以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應然屬性,根據人才需求的調研結果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定位和能力標準,明確相關專業人才的核心素養。以此為前提,教育主體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轉換教育理念,既要汲取傳統教育模式的精髓,又要融入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術等,還要按照新的培養標準和課程體系制訂培養方案,優化教學方法和培養機制,調整考核評價方法和質量監督方法,最終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真正造就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的骨干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
齊魯師范學院教授林松柏牽頭編寫的《基于能力范式的教學改革理論創新和實踐》向廣大讀者呈現的內容是基于能力范式的教育理念、教學改革和實踐反思,齊魯師范學院從轉變人才培養觀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優化教學設計、提升評價質量等方面抓住關鍵環節,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實踐探索。同時,本書也嘗試從教育哲學的高度,對能力范式視域下師范院校教學改革的基本理論、教育改革的影響因素,以及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等全過程的運行機制,進行系統回顧和實踐反思。
(作者單位系齊魯師范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1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