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廣東醫改創新典型提名獎名單正式揭曉。汕頭大學提交的“醫學院創新教育模式 培養適合基層實際的全科醫學人才”正式入圍。該校成為獲獎單位中唯一的高校。
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也變得尤為重要。2005年以來,汕頭大學醫學院在全國率先開展全科醫學繼續教育工作改革,不斷創新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套適合本地實際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新范式,為地方輸送了大批高質量的全科醫學人才。
創新項目學習,提升人才培養精度
“傳統醫學生培養模式以理論教學和實習為主,很難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林愷是汕頭大學一名全科醫學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國外接受過系統的全科醫學培訓。在他看來,全科醫生對學生的臨床實踐操作訓練要求極高。
近年來,學校在全科醫學教育中創新引入了項目式學習、臨床班主任等新模式。學校從大一開始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并在傳統臨床醫學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全科醫學相關的專業及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全科醫學概論、體驗課程和實踐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自我發現、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
“高中習慣于依賴老師的指導,但進入大學,班主任為我們組織了多個學習小組,并邀請師兄師姐擔任助教,讓我領略了一種嶄新、自信、獨立的學習方式。”2019級訂單定向生紀欣鑫對全科醫學課程模式十分認可。經過3次案例學習,他將體驗和方法帶回班級,組織小組同學共同進行探究式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綜合能力迅速提升。目前,紀欣鑫已先后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
除了傳統課堂教學,學校醫學院也注重項目導向的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公共衛生、自然科學或臨床研究項目,并且為每個項目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計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切實看到成果,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
定向班學生羅悅楠對循證醫學理念十分感興趣。在班主任的支持鼓勵下,他參與了北京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全科醫生能力提升項目,與臨床醫生一起探討病例。
在項目中,羅悅楠通過在學校習得的批判性思維和循證醫學思維去研究臨床案例。并基于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病變的臨床新進展,為中外全科醫學專家作了一次精彩的病例匯報。
“通過此次經歷,我學會了通過批判性思維和循證醫學思維去思考臨床案例,能夠有效地運用學習到的知識。”羅悅楠表示,這對于他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基于社區培養,強化崗位勝任能力
“在全科創新班學習,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拔節成長!”醫學院大四學生陳穎堅興奮地介紹,兩年前,他被選拔進入汕大醫學院和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聯合辦學的全科創新班。在創新班學生們不僅能到羅湖3家區屬公立醫院、31個社康中心開展大量臨床實踐,還能夠獲得老師二對一的專業指導,在PBL(基于問題的學習)、TBL(基于團隊的學習)中與老師充分討論交流。
2019年,汕大醫學院與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合作建立臨床醫學創新班。該班以每年選拔培養30名優秀的全科型醫療人才為目標,借助深圳市羅湖區緊密醫聯體的醫改成果,建立了涵蓋高校、三甲綜合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資源充分融合、優勢互補的“汕醫—羅醫—社康中心”三位一體教學管理框架。學生從大二進入羅湖醫院集團開始為期4年的基于工作情境的學習,突出對自主學習和全科理念的培育,探索獨具特色的“基于社區的臨床醫生培養模式”。
“對于低年級的醫學生而言,社康見習是一個早期接觸臨床的好機會。”汕頭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海濱表示,該創新班以羅湖區人民醫院作為主要人才培養基地,利用社區醫療機構作為教學資源,大幅度增加學生接觸臨床的時間,培養出具有全科醫學理念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據了解,創新班以“四個全程”實現崗位勝任力培養。教學基地建立于社區,并以社區醫院作為主要教學資源,實現臨床能力全程培養;人文課程包括人文社科課程和整合了職業素養培養目標的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貫穿全程,實現職業素養全程塑造;建立學生檔案袋能力評價管理系統,實現學生培養全程追蹤,保證各個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建立醫學分院,實現教育資源互補
建立全科醫學分院是醫學院校實現醫學教育、醫療服務、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目標,是加強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全科醫學分院不但可以提升醫學院校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滿足社會對全科醫學人才的需求,為醫學生提供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而且可以推動醫學教育改革,拓寬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渠道。
順應國家、社會對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和全科醫療服務的需求,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分院于2015年9月17日成立,總建筑面積近10000平方米,是一個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全科醫學中心。
近年來,該醫學分院承擔學校5+3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3+2助理全科醫生培訓、3+2助理全科醫生師資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崗位培訓。全院有省級以上全科醫學師資總人數133人,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比例達38.34%,在住培課程體系、師資建設、過程管理和學員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為醫學生畢業后教育提供了優質資源和廣泛選擇,并服務于健康廣東建設。
此外,該醫學分院與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開展交流合作,成立了汕頭大學—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全科醫學中心,從國際視角給學生帶來更多前沿的專業知識。該醫學分院先后獲得“廣東省全科醫學理論培訓基地”“廣東省全科醫學臨床實踐培訓基地”“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專業基地”等稱號。
截至目前,汕大醫學院共有5家附屬醫院、4家非直屬附屬醫院,以及附一全科醫學分院、8個社區實踐基地等資源,為醫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機會。以此為契機,汕大醫學院充分發揮集醫、教、研于一體的平臺優勢,開拓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0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