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邊區形成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是全面抗戰初期山東六大戰略區之一,也是中國抗戰和中國革命的重要根據地之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苯眨谥v解員的介紹下,山東德州樂陵市實驗中學的師生們參觀了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一段段生動的革命烈士英雄故事,讓師生深切體會到革命先烈奮斗歷程的輝煌和壯烈。
這是樂陵市利用地緣優勢,全方位打造“雙紅”文化的一個縮影?!啊p紅’就是紅色教育和紅色文化。”樂陵市教育和體育局督導室主任李曉東介紹,樂陵是冀魯邊區的核心區域,近年來,當地按照德州市全環境立德樹人的統一部署,努力找準切入點,嘗試在課程開發、校本教材上突出紅色教育和紅色文化,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圍繞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八路軍冀魯邊區抗戰郵局舊址等紅色基地,開設紅色研學路線,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鑄魂育人功能。
如何集聚力量、整合資源,創建全環境立德樹人的“生態圈”?“我們把做法概括為‘一核三層兩翼’。”樂陵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溫海東介紹,“一核”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集合各方力量,樂陵市黨政領導干部定期聯系學校開展調研、辦實事、解難題,市域內形成政府牽頭、部門落實、社會共建的良好格局;“三層”是指學校、家庭、社會3個層面,在學校層面通過打造校園文化、選樹優秀學生等夯實陣地建設,在家庭層面以“千名教師訪萬家”“萬名家長進校園”兩大工程實現家校溝通零距離,在社會層面側重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兩翼”是通過綜合實踐、研學活動將“五育”滲透到勞動技能、科技體驗、文娛體育等實踐活動中。
“轉基因西紅柿顏色鮮紅,果實硬,不易裂果……”前段時間,在樂陵市孔鎮鎮楊家小學的實踐園里,學生們正在給外地來的客人們介紹自己的勞動果實。鮮艷的西紅柿、挺拔的小蔥、修長的茄子齊聚校園,實踐園里一片歡聲笑語。從2022年開始,楊家小學將課堂開進學校實踐園,將育人行動從書本搬到現實,從校內搬到校外,讓立德樹人通過勞動教育“活”起來。
樂陵專門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專職教研員,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推動創建了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目前,當地已建成勞動教育實踐基地22處,通過校內校外“陣地融合”,形成“校外勞動基地—校內實踐園—室內實驗角”的基地建設格局,充分發揮出勞動育人的獨特價值。
近日,在樂陵市安居路“銀齡之家”,一堂“家庭美德課”正在開講,當地“五老”志愿者通過分析當前熱點事件,結合自身經歷講家風家訓,讓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意識深入人心。從去年9月份以來,這樣的課程在樂陵市已開展600余場次,參與人數近7萬人次。
樂陵市教體局基礎教育科科長焦艷艷介紹,樂陵借助“美德課”搭建志愿服務平臺,組織專家學者、黨員干部、“五老”人員等,成立190支特色宣講隊伍,緊緊圍繞“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網絡文明、移風易俗、黨的政策”等5個方面,以身邊人講身邊事、專家講專業事、榜樣講經驗做法的形式,開展全環境立德樹人主題宣講活動,引導各領域共同參與全環境立德樹人?!盃幾霏h保先鋒”“非遺傳承·志愿有我”等志愿服務活動,經典閱讀分享會、“陽光成長”心理健康宣講、線上家庭教育知識講座等一大批“美德課”不斷涌現,掀起了校家社協同共建全環境立德樹人的“實踐熱”。
“接下來,樂陵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構建校家社一體、線上線下聯動、各級各部門共建的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模式,真正形成良好家庭氛圍、社會風氣和立體育人生態?!睖睾|說。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28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