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也是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動力。
把握“三個特性”
筑牢政治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黨的教育方針落實落地,事關就業優先戰略的貫徹,事關社會大局安全穩定,是時時放心不下的“國之大者”。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首先要筑牢政治性,要把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深刻領會核心要義,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具體來說,要提高政治判斷力,深刻領會重視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使命擔當,深刻認識高校畢業生就業關系到高質量發展、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關系到每名畢業生家庭的幸福。要提高政治領悟力,提前預判市場動態和就業形勢,基于研判結果做好部署,把就業工作與“三全育人”相結合,全員參與、全過程培養。要提高政治執行力,按照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宜賓學院考察時提出“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的工作指示,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
把握人民性。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高校就業工作要充分體現人民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我國就業工作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充分體現人民教育為人民、學生就業惠人民的人民性。另一方面,在就業工作中必須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尤其要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生和“不就業”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每名學生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統籌整體性。高校就業工作是個系統工程,做好高質量就業工作要統籌整體性原則。在高校就業工作體系中,國家、社會和家庭,教育者和大學生,招生、培養、就業和追蹤等教育環節都對就業工作體系的運轉產生影響。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協同、相互補充,共同作用形成了就業工作的整體性。要把高校就業工作看作一個體系,用系統的觀點研究和優化高校就業工作,從整體的觀點出發,全面分析高校就業工作系統中要素與要素、要素與系統、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深入全面把握內部聯系與規律性,分析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達到優化系統,從而構建高校高質量就業工作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助力高校高質量發展。
著力形成“三個合力”
發揮政府政策“引導力”。近年來,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多次強調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就業。高校要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執行好就業相關政策,與政府形成合力,持續優化就業制度體系。同時,高校要用足、用好政策性崗位資源。如,按期完成學生的第二學士學位考試招錄;積極落實特崗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廣泛引導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為基層輸送更多高質量人才;做好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招錄工作,挖掘更多服務鄉村振興、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和科研助理等就業崗位,配合兵役機關開展征兵宣傳進校園等活動,引導更多大學生特別是畢業生報名參軍入伍。
發揮企業崗位“拓展力”。解決就業問題,從根本上說要發揮市場作用。高校要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形成合力,不斷拓寬就業市場,挖掘就業崗位。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開展“萬企進校園”活動,保持校園招聘熱度和學生參與度,充分考慮學科專業特色、畢業生就業意向等情況,提升校園招聘供需匹配度;提前預判與就業質量反饋相結合,及時調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
發揮高校人才“培養力”。高校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集中體現。因此,高校要在校內形成合力,全員參與就業工作,學校黨委、校院領導、就業工作人員、就業指導課教師、專業教師等全員參與就業,積極配合促就業。將就業工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指的是就業工作不僅體現在就業指導課、辦理就業手續、進行就業咨詢服務的過程中,還應貫穿在專業課程、校園生活中。
構建“四位一體”工作體系
在新發展階段,高校就業工作面臨著新形勢和新挑戰。如,畢業生的規模不斷創歷史新高、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給就業工作帶來新的影響和不確定性。高校應當明確就業工作并非一場期末大考,而是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監督,通過完善組織保障、精準指導、崗位拓展、就業反饋“四位一體”的就業工作體系,以高質量的輸出質量,檢驗過程環節的協同效果,反饋至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完善組織保障機制。完善的組織保障機制是構建高校就業工作體系的前提和條件,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就業工作體系不僅需要理念的支持,更需要完善的保障機制,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培養高素質就業工作隊伍、配備資金場地等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質量就業提供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本質上也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學既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也要培養學生對就業的正確認識和態度,幫助學生堅定勞動創造價值、勞動者最美的信念,畢業時形成積極就業的自覺行動。
建立精準指導系統。建立精準就業指導系統是就業工作體系的基礎,即高校就業指導者在與就業指導對象建立指導關系后,結合教育目的,根據指導對象的特點共同制定指導目標,選擇合適的指導內容,設定指導情境,選擇具體的指導方法,并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和指導對象的接受與掌握程度在求職實踐中的應用效果,及時反饋、調整、更新,最終達成教育目標,助力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高校應當將就業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教育引導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找準自身定位,主動投身生產實踐,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制,高校和院系領導班子成員、就業指導教師、班主任、專任教師、輔導員都要與困難畢業生結對,確保幫扶責任落實到人,還要密切關注畢業生思想狀況和就業進展,多種形式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和服務,注意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幫助化解焦慮情緒,繼續提升學生就業質量。
拓展市場化崗位資源。建立相對穩定的市場網絡是構建就業工作體系的關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人才需求的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市場化崗位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和院系負責人要積極訪企拓崗,密切與用人單位的聯系,有針對性地開拓保質增量的就業崗位和機會。積極邀請企業與高校攜手促就業,開展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等活動,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容納器作用,用好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將優質崗位資源精準推送給有需要的畢業生,提高畢業生就業滿意度。
深化就業反饋機制。就業狀況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是構建就業工作體系的保障。高校應持續推進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改革,不斷提升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和水平。就業輸送的終端在于市場,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也源于市場、企業、用人單位的反饋。高校要持續開展畢業生及用人單位調查研究,將調研數據及時反饋到招生、教學部門,充分發揮就業大數據對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招生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支持作用,深入推動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建設。
(作者系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11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