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東校區塑膠操場上,10個特色社團、500多名學生正在操場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課后服務活動,還有700多名學生在各功能室參加活動,一派熱鬧景象。
5年前,這所鄉村小學還叫冀州鎮第五小學,全校只有100多名學生。“如今我們在校生達到了1335名,已經成了家長和學生向往的優質校,這得益于集團化辦學改革。”學校副校長張敏欣喜地說。
曾經,由于城鎮化進程加速等因素疊加影響,人口流動帶來了教育“城鎮熱而擠、鄉村閑而弱”的嚴重失衡。怎么辦?冀州區在城區新建學校基礎上,以集團化辦學改革為抓手讓農村校“破繭成蝶”,逐步走出了一條自上而下、低成本擴張、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優質均衡的新路子。
“教育改革事關千家萬戶,既要敢于探索又要穩妥推進。”冀州區教育局局長盧乃穩說。
2018年以來,冀州區先后印發6個關于集團化辦學改革文件,圍繞全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標,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地理位置,組建了12個教育集團,以4種模式推進區域內教育高質量發展。
第一種為資產管理模式。原冀州鎮第五小學就在城邊,條件不錯,但一度招生困難;而僅離該學校2.5公里的冀州區第二實驗小學則人滿為患。集團化改革后,原冀州鎮第五小學實現了華麗轉身。
這種模式的“秘訣”在于通過“六統一”和“三輸出”實現“一體化”,即在集團黨組織領導下設立理事會,理事會負責對集團內各學校發展統一規劃、資源統一共享、教學統一安排、教研教改統一實施、干部教師統一調配、考評量化統一進行,并在優質學校輸出品牌、師資、管理上下功夫。各集團還通過校本教研、名師引領、高效課堂大比武等形式強化自身造血功能,原薄弱學校業務素質和能力迅速提高,集團發展有了充足底氣。
第二種為法權管理模式。這是“熱點學校+新建分校”模式,包括冀州鎮中學教育集團、冀州區第四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等。
“單法人多學校(幼兒園、校區)”是法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點。法權管理模式的教育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具有三重角色:各副校(園)長既是集團的副理事長,也是各校區的執行校(園)長,還是集團各職能部門的主管校(園)長。各理事會成員,既是決策者,又是執行者,同時也是管理主角。一人多崗,動態轉換。
“這種‘1+N’模式,沿用已經成熟的辦學(園)經驗,快速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冀州區第一幼兒園教育集團理事長閆淑群說。
第三種是品牌管理模式。“傳統名校+文化傳承”,集團對成員校的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施加影響,但并不具有對學校內部管理和資金使用上的決策權和支配權,是“多法人多學校”發展共同體。
第四種為聯盟管理模式。“城鎮學校+鄉村學校”,優質校牽頭、薄弱校參加,屬“多法人多學校”模式。薄弱校接受優質校管理理念,優質校落實幫扶事項,學校間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研修活動,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改革5年,成效凸顯。據統計,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冀州區“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分別由“十三五”初的58.99%、48.22%降至3.35%和0。該區還投資6815萬元對集團內學校教學設施和學生生活配套設施進行建設和改造,新增及盤活6400多個學位,滿足了不同學生就學、住宿、午托等多樣化需求。
“把集團化辦學改革延伸到各個鄉鎮,將原來的10個鄉鎮學區中心校調整為2個城區教育集團和3個鄉鎮大學區,進一步統籌全區教育資源,加快實現集團內、學區內校際優質均衡發展。”盧乃穩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1月03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