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這個經濟全球化與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學生的學業競爭日益激烈,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同時,教師也面臨著很大的工作壓力和挑戰,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逐漸增多。作為一名從教近30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16年,專注特殊兒童工作10年的一線教師,筆者認真研讀了《社會情感學習:教師如何做,師生才幸福》(以下簡稱《社會情感學習》)一書,欣喜地看到了這些問題的轉機,相信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能夠成為破解教育難題的有效范式。
社會情感學習起源于美國。20世紀末,美國校園暴力、欺凌、濫用藥物等惡性事件頻發,導致校園危機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美國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社會情感學習”,同年成立了學術社會和情感學習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并提出,社會情感學習是指兒童和成人獲得認識和控制情緒的知識、態度和技能,學會關心和照顧他人,建立并保持積極的人際關系,作出負責任的決定,并能夠有效解決具有挑戰性問題的學習過程,其核心內容包括五大領域: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關系技能和負責任的決策。筆者結合《社會情感學習》一書的三大特色,從破解教育危機的關鍵要素、核心內容以及實踐方法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思考。
破解教育難題的關鍵要素
社會情感學習中的教師自我關懷
2020年11月,《福布斯》雜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只有7%的受訪教育工作者認為,自己已經做好了滿足學生社會情感需求的準備。從中小學教師到大學教師,都普遍感受到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家校溝通以及滿足社會期望等方面面臨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問題導致教師壓力不斷增加,加上超負荷工作,教師常常陷入過度焦慮、人際關系緊張、情緒低落或失控的狀況。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教師的重要性。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明亮。《社會情感學習》一書明確提出,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社會情感學習,還要幫助教師正視自我,實現自我關懷。例如,在“發揮優勢,增強修復力”的模塊中,首先強調“發揮優勢,從自己做起”,然后“幫助學生發揮優勢”,最后是“依靠學校推動發揮優勢法”,其中引用了積極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的有關性格優勢研究的有效工具,幫助教師識別自己的優勢,如著名的“行動價值優勢問卷”(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這份問卷幫助教師找到自己在24種核心優勢中的突出優勢,從而學會有意利用這些優勢,提升自身能力。自然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用“優勢”之眼關注學生的優勢,克服“刻板印象威脅”,更加欣賞學生。這種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幸福感,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參與度,進而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學業水平。最終,師生關系實現了彼此促進、共同進步和相互幸福的積極循環。
破解教育難題的核心內容
社會情感學習系統的多元構建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學校和社區共同承擔的責任。”這句話強調了教育的責任不僅在于學校,還在于家庭和社區的共同參與。同時,教育變革需要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學校是教育的基地,家庭是教育的土壤,社會是教育的環境。只有在“大教育系統”中,校家社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實現真正的變革。
本書不但將社會情感學習視為課堂和學校層面的互動,還將家庭與看護人和社會層面的互動也考慮其中。例如,在“關系信任與溝通”的模塊中,在學校層面,教師通過使用移情關懷(對需要幫助的人的情感回應)和觀點采擇(從他人視角考慮情況)的方式,采用傾聽、參與、表達關心和采取具體行動的方法,幫助他們獲得(并推理)關于學生的新認知,促進師生之間“實際信任”和“情感信任”的提升,從而建立凝聚力強的“課堂共同體”。在家庭層面,一份清晰明了的《家訪單》可以幫助教師快速拉近與學生家庭的距離,其中包括孩子的優勢和興趣、理想、成功的學習策略和適應措施等。此外,以《以家庭意見為導向的活動譜系》為參照,從表達、協商、參與、結伴、行動和領導六個層級,引導教師重視家庭的意見和決定,逐步建立與學生家庭的融洽關系。在社會層面,本書指出,“建立融洽關系和關系信任的另一個重要技巧是參與社會活動”。倡導學校參與當地節日和公共活動,同時了解學校所在社區及家庭的需求,建立響應系統。例如,作者所在學校的健康中心、免費家庭英語課程等項目都是由家庭和社區需求推動的。
通過這些措施,學校與家庭、社區逐步建立起融洽且相互支持的關系,反過來擴大了學校支持學生的資源,逐漸形成一個生機勃勃的校家社“大教育”生態系統。這種系統不僅能有效應對教育難題,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破解教育難題的實踐方法
社會情感學習實踐的科學指導
斯賓塞·約翰遜曾經說過:“真正的智慧不是在于知道什么,而是在于知道如何做。”此書與CASEL框架一致,每一個社會情感學習模塊,都提供了基于證據的建議和具體實施策略。
書中不僅提供了帶鏈接的測量工具供教師隨時使用,每個模塊還分板塊引領教師從“情境描述”“核心內容理解”“詞匯自檢”“實例分析”四個步驟,幫助教師深入情景、科學決策。此外,還設置了“個人筆記”互動板塊,幫助教師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探索和實踐。
書中有許多操作簡便且解讀清晰的具體方法指導。例如,“2×10”方法是由沃德科夫斯基和金斯伯格發明的,用于開始或重新開始與學生建立關系,操作方法簡單,每天與學生進行兩分鐘的非正式談話,連續10天。在這一過程中,不要讓學生知道你的計劃,只需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聊聊,或針對他們非常了解的事情尋求建議等。書中還經常提供“效應量”指標,這些數據來自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這是一組關于學習影響因素的元分析。300多個學習影響因素的平均效應量為0.40,而社會和情感技能的效應量為0.62。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社會情感學習會促進學生學得更好,更加堅定了教師實施社會情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社會情感學習不僅是破解教育難題的有效方案,更是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顯著提升師生的綜合素質和心理健康,還能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培養更多具備情感智慧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本書為社會情感學習的實施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參考,為教師應對教育挑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在新時代的教育藍圖中,社會情感學習無疑將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為引領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實驗小學副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17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