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寶安小學(集團)紅樹林外國語小學一間寬敞的教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好父母沙龍活動正在進行中。黃雪萍等家長聚集在這里,他們的身份暫時從父母轉變為孩子,共同探索孩子內心的世界。
“在學校的好父母沙龍活動中,我通過扮演孩子的角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學會了更多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黃雪萍在分享參加家校活動的收獲時說。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寶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6年前,寶安區就啟動了“家庭教育戰略工程”,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全區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如今已構建起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機制,凝聚多方力量,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作為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實驗區,寶安區探索了“區—片區—學校—班級”家長學校管理培訓制度,通過層層推進,實現了全區教育系統家長學校、家長教育課程和家庭教育指導3個“全覆蓋”。寶安區家長學校(總校)面向各片區家庭教育教研組、學校教研組成員、班主任,大力開展集中授課、指導自學、教學實踐“三課型”教學方法與家庭個案指導系列培訓。
寶安實驗學校通過家長學校,為家長開設“積極教育架起親子溝通的橋梁”“和善而堅定,做有智慧的父母”等課程,同時以年級為單位,根據學情和班情,為家長提供不同主題的家庭教育知識材料。
學習了育人知識,如何應用到家庭教育實踐中?寶安區建立“全員家訪”機制,覆蓋全體師生,鼓勵學校在主動引導家長在為學生提供精神和物質支持的同時,為學生養成理性認知和道德判斷力等提供建議。
寶安區海韻學校將每年的3月、9月定為“全員家訪日”,每名教師都要走進學生家中,和家長細致溝通,做到“入戶”也“入心”。學校的心理教師也會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上門為家長開展個性化輔導。
寶安區還鼓勵區內學校利用社會資源,積極開展校家社協同育人特色活動。
針對部分家長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寶安區文匯學校構建“親子區域網格化成長共同體”,組織家長參加學校讀書沙龍、志愿服務等,促進家校聯結。
“每當故事講到精彩處,我總能聽到孩子們的歡呼和掌聲。在分享的環節,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說出自己對故事的看法。”參加女兒班級的社區悅讀會后,黃雪萍印象深刻。社區悅讀會是紅樹林外國語小學重點打造的校家社協同育人項目,通過將居住在同一社區的學生、家長組織起來,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在社區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在孩子們享受閱讀樂趣之余,社區悅讀課也為家長們提供了溝通交流的機會。“家長們聚在一起,分享在育兒過程中的經驗和挑戰。”這種分享不僅讓黃雪萍學到了更多育兒知識,也讓她感受到了育兒路上的溫暖、理解和支持。
為努力拓展孩子全面發展的空間,寶安區教育局還聯合區婦聯等單位,共同培育并揭牌寶安區首批122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基地”試點單位。全區50多萬個學生家庭和60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全面參與,校家社多方聯動,結出累累碩果。寶安區5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成果,入選廣東省級校家社協同育人案例。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24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