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
前段時間,101歲的李婆婆經常頭暈,便前往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人民醫院就診。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李婆婆處于高危狀態,心率一度低至每分鐘20次。得知此事,駐點幫扶的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楊平珍教授團隊決定為她植入心臟起搏器。經過精心救治,李婆婆順利完成手術,目前基本能生活自理。
這場手術刷新了韶關市同類手術的最高年齡紀錄。近年來,南方醫科大學與仁化縣建立結對關系,深入推進“雙百行動”,將“縣域所需”與“南醫所能”相結合,努力將優質醫療服務傳遞到“最后一公里”。
仁化地處粵北,冬天寒冷時間較長。“天氣冷的時候,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會相應增加。”南方醫科大學“雙百行動”駐仁化縣服務隊隊長孫俊川調研時發現,當地縣醫院心血管內科診治能力不強,很多患者需轉到上級醫院救治,至少需要耗費一個小時。
為幫助當地群眾解決看病遠的問題,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結對幫扶仁化縣人民醫院,成立楊平珍名醫工作室,助力縣醫院建成省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南方醫科大學還派出附屬醫院33位專家常駐仁化縣,通過“一位幫扶專家帶教三名跟學人員”的模式,幫當地骨干醫生快速提升臨床技能。
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駐點幫扶專家李功輝的協助下,仁化縣人民醫院成功進行了粵北地區首例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指導下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突然胸痛,我看心電圖有些變化,但相關指標沒有升高,要不要采取手術?”遇到特殊病情時,仁化縣人民醫院醫生張杰向導師李功輝請教。在李功輝的帶教下,張杰掌握了新的臨床技術。
南方醫科大學還選拔14名仁化縣醫護人員,到學校附屬醫院進修學習。“我們在幫扶時是‘兩條腿走路’,除了幫縣級醫院提升醫療水平,我們也努力幫鄉鎮醫療機構補上醫療短板。”南方醫科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隊在很多鄉鎮衛生院建設“胸痛單元”等,為附近村民提供更便捷及時的初步急救治療。
考慮到村醫的診療能力參差不齊,南方醫科大學還開展了多場“村醫課堂”。“村醫課堂”重點培訓村醫的急救搶救技能,包括基本的心肺復蘇術、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心梗、腦梗的診斷和急救方法。
“我最近感覺手很麻,抬不起來,是不是我的肌肉出了什么問題?”前不久,一位村民感覺身體不適,找到仁化縣董塘鎮村醫肖海波。肖海波正好在“村醫課堂”上學過腦梗相關診斷知識,他判斷這可能是腦梗前兆,趕忙將其送往縣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該村民起初還對此存疑,但在縣醫院做了檢查后,醫生給出了腦梗的確定診斷。縣醫院趕忙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看到該村民化險為夷,肖海波也深有感觸:“我在培訓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以后要更加努力當好村民們的健康‘守門人’。”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09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