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職院”)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堅持紡織服裝辦學特色,以創新為筆、以合作為墨,在職業教育國際化賽道上深耕,構建起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化辦學新格局。
模式創新
構建多元立體合作矩陣
廣職院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力,構建了多元立體的國際合作網絡。學校依托紡織、服裝省級高水平專業群,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韓國南部大學等20余所國際知名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創新推出“雙校園”+“雙導師”聯合培養模式。其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專本連讀國際班”實現課程與學分的無障礙互認互轉,為學子搭建了暢通的升學通道。
在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中,學校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國家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廣東省名師工作室等項目為抓手,以“雙百計劃”等為關鍵引擎,全力實施師資國際化引培工程。近3年,百名教師赴德國、英國研修“雙元制”等教學模式;百名國際專家受邀走進廣職院課堂,拓寬教師教學視野。2024年,學校教師在“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中獲得金牌,用亮眼成績證明這支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實力,這種“雙向奔赴”的師資培養模式,使學校教師團隊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為培育具有全球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筑牢根基。
平臺筑基
產教融合匯聚資源
錨定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需求,廣職院全力打造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教融合平臺。學校牽頭成立的全國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共同體、中國—柬埔寨紡織服裝智能制造國際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全國“絲路電商”與數字貿易國際合作產教融合共同體、中泰非遺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等平臺,聚合政校企多方資源,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范式。2024年落成的“粵港澳大灣區面料與服飾數智化創新中心”,匯聚大灣區紡織服裝行業優質資源,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深度融合。目前,該中心已研發出多項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傳統紡織服裝產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廣職院更將辦學觸角延伸至海外,在柬埔寨、越南等地設立3個海外培訓基地與2所境外辦學機構,創新“中文+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為當地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輸送大批急需人才。憑借優異成績,學校入圍第二批“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卓越合作伙伴”名單。
標準領航
貢獻中國職教方案
廣職院聚焦職業教育標準國際化建設,系統梳理紡織服裝領域優勢專業標準,精心打磨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化體系。截至目前,學校開發的《現代紡織技術》等9項課程標準和《服裝生產技術員5級》2項職業標準,已被柬埔寨、越南等國采用。
在科研合作方面,廣職院紡織服裝研究所的成果頻頻亮相國際學術盛會,甘以明博士在CIDPEX2023國際論壇上的主旨報告,充分展現出中國職業教育科研的創新活力,贏得國際同行高度贊譽。
以賽促教
競技舞臺彰顯風采
廣職院將國際賽事作為檢驗辦學質量的試金石,近兩年積極組織師生參加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賽事,累計獲得20項獎項。學校還指導南非留學生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全國金獎1項、銀獎1項,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全國銀獎1項。
灣區聯動
深化區域協同育人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廣職院與香港、澳門地區的院校開展了全方位深度合作。學校打造的“魅力佛山”嶺南文化國際工坊,已吸引香港多所高校師生參與,成為促進灣區青年交流的品牌項目。藝術設計學院師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學校美術與設計作品展上屢獲佳績,云裳舞蹈隊在大灣區大學生藝術節上摘得桂冠。這些亮眼成績不僅彰顯了師生過硬的專業技能,更搭建起一座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橋梁,讓嶺南醒獅、粵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將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重點推進“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共同體建設,計劃未來三年新增5個境外辦學點,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古發輝 陳慧 陳孟超 朱巧兒)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17日 第0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