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暑假好時光
本報訊(通訊員 胡正飛 記者 王志鵬)“老陳,安徽農業大學的教授來了,明早一起去鎮上聽講座。”安徽省六安市城南鎮紫園村黨支部書記黃家富一得到消息就跑到草莓種植大戶的棚子里通知大家。
“好嘞,明天一早我就把病秧子薅了,帶去請他看看咋回事。”種植戶陳陽陽一邊干活一邊說。
早些天,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蔣磊帶著他指導的“三下鄉”團隊學生一頭扎進草莓基地,頂著烈日鉆進草莓棚子,調研草莓生長和管理情況。
“草莓不耐熱,陽光直射特別容易造成高溫灼傷子苗和匍匐莖等問題,導致草莓炭疽病、白粉病等暴發……”“這是草莓炭疽病,要采用生物防治,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蔣磊邊用搭在脖頸上的毛巾擦汗,邊給種植大戶們“支招”。
學生有的拿著手機拍病葉,有的和種植大戶、村干部訪談,記錄著大家的“憂心事”。
“現在的年輕人可不一般,病葉問題被他們給講透了,咱種了一輩子地,還不如人家這些年輕娃娃!”陳陽陽和關王廟村草莓種植大戶孔令林說。
“那可不,老把式得服新科技,這些大學生真不賴,這么熱的天,在咱村里鉆了兩天棚子了。”孔令林笑著說。
城南鎮的技術講座高效管用、接地氣,成為當地農戶的“及時雨”。
與此同時,在相距180公里外的安慶市懷寧縣黃墩鎮藍莓園里,安徽農業大學的藍莓專家帶著生命科學學院“三下鄉”團隊正在給當地種植大戶講解“皖藍莓1號”“皖藍莓2號”新品種。
安徽農業大學皖西南綜合試驗站站長徐支青說:“懷寧縣是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基地,藍莓產業是本地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研發適應本地氣候環境的藍莓品種十分必要。”
新選育的“皖藍莓1號”“皖藍莓2號”品種親本來源明確,花青素含量高,豐產性好,環境適應性強,且與親本差異明顯,遺傳穩定性好,很適合在懷寧種植。
“產業要想發展得更好,必須得有自己的新品種,安徽農業大學師生團隊經常來開展技術指導,暑假期間更是吃住在這里,讓俺們找到了主心骨。”懷寧栗山久越藍莓有限公司負責人蔡節妹告訴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11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